关于“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经验材料_共6页

关于“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经验材料

我们聚焦困难群众救助瓶颈性难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社会救助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增强社会救助合力,探索“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综合实施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社会救助,织牢民生保障网,推进帮扶救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一)救助政策有待整合。现行社会救助政策项目繁多,涉及民政、人社、教育等*个部门*项救助,各救助单位之间联系沟通渠道不畅,各救助政策呈现条块分割,以“条”申报审批为主,政策与政策之间独立运行,信息存在“孤岛现象”,区、镇街、村社三级“块”上缺乏统筹机制,在救助对象审核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在救助政策的制定上缺乏相互衔接,工作中缺乏有效地协调和联系,甚至出现有的最困难、最需要的家庭未完全享受相关社会救助的现象。

(二)申请程序有待优化。目前,全区涉及社会救助的部门单位有*个,各部门有自己的申请程序、救助流程,但部分困难群众存在同时符合多项社会救助的情况,需要反复提交申请、反复核查信息,导致困难群众来回跑路、反复提交证明,从而加重了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负担,降低了救助的效率。

(三)数据信息有待更新。各救助单位存在互用对象数据、重复叠加等情况,现有的条件下,只能通过互换数据,然后手工比对、剔除的方式,信息资源共享不及时,导致错救、重复救、漏救、群众多跑等问题。

(四)精准施救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社会救助无主动发现机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不够主动积极,即使群众申请了,也存在部分部门、镇街、村居的工作人员对待困难群众的诉求相互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由于社会救助政策项目多、互有关联,部分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知晓度不高等原因,导致精准施救水平不高。

二、主要改革举措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按照“三统一、两不变、一共享”的原则(“三统一”即“统一受理窗口、统一救助对象核查、统一台账管理”;“两不变”即“各救助部门政策权限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一共享”即“各救助部门共享困难群众协同办理平台信息”),探索实施“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通过社会救助资源的有效整合,破解制约社会救助难题,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

(一)搭建两级平台,畅通救助堵点。针对救助政策项目繁多、职能部门协调渠道不畅、申请程序较为复杂等问题,通过搭建区和镇街两级平台,减化各项救助流程,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建立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区级层面,以现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为基础,增加统筹协调全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工作职责,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镇街层面,建立由镇街党委(党工委)或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分管领导为第二召集人,民政和社会事务、公共服务、财政、农业服务等科室为成员的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联席会议,统筹实施辖区内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通过联席会议,共商救助事宜,构建起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民政局牵头,相关部门和镇街协同办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协同救助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设立两级救助服务窗口。加强对全区*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进行整合,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整合涉及救助职能的人力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教育、国土建设等窗口为唯一镇街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村社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涉及救助职能的民政社保、卫计妇幼岗位等为唯一村社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负责对辖区内困难群众救助申请进行登记,确定救助项目和分事项转办,群众仅需到一个服务窗口申请、查询各项社会救助。通过窗口整合和流程再造,优化精简救助流程,提高救助审批效率,有效解决救助申请“诉求无门”的问题,让困难群众只跑一次路。如困难群众既符合低保政策,又符合教育资助政策,则只需在“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提交一次申请,无需同时向民政、教育等多部门申请、提交材料。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