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无字校史——党校副校长交流发言材料_共7页

拜读无字校史——党校副校长交流发言材料

1996年3月5日,我到*省委党校报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光阴荏苒,我在省委党校经历了五十周年、六十周年校庆,如今又迎来了建校七十周年。26年过去,我初到党校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是一个从基层走来、没有社科研究背景的人,一下走进全省最高的干部教育殿堂,工作如何起步,怎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在上任的第一次干部大会上,我自嘲地自我介绍说:“我是搞地质出身的,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以后的工作,还要仰仗各位多帮助多指教。”为了尽快了解情况,进入角色,我找来了由*、*两位老校长主编的《中共*省委党校简史(1950-1990)》,认真拜读。有的同志提醒我,了解校史校情,光看有字的书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听取群众呼声,会读无字书。党校是藏龙卧虎之地,老领导、老红军、老教授、老职工多,他们阅历丰富、见识广、经验多,如同卷卷无字书,拜读起来更有教益。我一次次走访、请教、学习,上到中央党校领导,下到本校一般职工,如同读书一样,一页一页地细细品味,深深思索。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感触到了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对党校的热爱,体验到了他们对搞好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的专注和智慧,深受教育和鼓舞。在纪念建校70周年的时候,我把当年学习体会的点滴,写成短文,以此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出一份力。

一、忠心耿耿孺子牛,勤奋工作老黄牛

在走访“四老”(老校长、老红军、老教授、老职工)的过程中,我听到不少老同志提到一位既令人敬重又感到亲近的老校长龙舒林同志。大家公认他是创办中共*省委党校的奠基人,是忠诚于党和人民、忠实于干部教育事业的开创者。龙舒林同志是一位老红军,长征时他在党和红军的高层领导人任弼时、贺龙身边工作,担任机要科长。1948年底,大军准备南下*,时任晋绥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的李井泉同志,通知时任军区三处处长的龙舒林同志到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接受指示,在丰镇组建西北军大分校,招收一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训练,为入川后建立基层党政组织做好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我校的*、李钺等几位老领导,就是那时应招走进军大,从事党校教育事业的。1949年4月,军大分校奉命转移,随军南下*,1950年1月到达绵阳后,龙舒林同志又接到新的指示,要求抵达成都后,迅速以军大分校为基础,在几个破旧大院里,开办起培养干部的川西人民革命大学,后又改名为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成都分校。龙舒林同志带领军大的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培养干部,为基层党政机关和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工作骨干。1952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境内的东西南北四个大行政区,合并成立中共*省委。同年9月,*省委决定创办中共*省委党校,任命龙舒林同志为省委党校教育长、党委书记,主持日常工作。无论是在城里开展干部培训,还是带队下农村征粮剿匪、搞土改、搞社教和搞“四清”,龙舒林始终身先士卒,忠诚担当。1997年10月,已经离休的龙舒林从北京到成都看望亲人,抽时间来党校看望老同志,他打招呼千万不要惊动现任校领导。我在食堂排队买饭时听说龙校长来党校,立即赶到小食堂,他正在同一些老同志用餐,边吃边谈,回忆往事,我这个“不速之客”即刻融入其中。龙校长笑着说:“不要责怪这些老同志,是我要求他们向你保密的。”龙校长和蔼可亲,忠厚正直,平时言语不多,为人低调,对同志关心照顾,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搞半点特殊,始终保持老红军的优秀品质和作风。凡是认识他的人都称赞:龙老革命真具有孺子牛的忠心耿耿,老黄牛的勤勤恳恳。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