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常见的8个问题及解决办法_共4页
写材料常见的8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们写东西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掉坑,影响材料的质量。
这些坑,细数起来,有8条。笔者今天就一一列举,并给出解决办法。
1、面面俱到
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很全面、很系统,实际上很散乱、无重点。真正有特色、有亮点的东西,被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东西淹没了。
写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工作报告、经验材料,最容易犯这种毛病。
解决方法是:从求全中跳出来,突出特色、抓住要害写。
在安排文章结构、罗列工作事项时,有几条写几条,干净、简洁,不要硬性追求“无三不成文”。
2、重复雷同
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单位特色,换到其他单位也能用。行文用笔,跟报刊杂志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有2条:一是新手模仿,摘抄借鉴。二是图省事,不愿意下功夫琢磨求新。
解决办法是:敢于否定自己,借助外力寻求突破。
一方面,多进行新的尝试,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行不行”、”为什么”、”怎么办”。
另一方面,多找些人研究、碰撞,好的思想火花,往往是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得来的。
3、空话连篇
写的东西,既挑不出毛病,又毫无意义,说了等于没说,都是正确的废话。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对工作研究不深,细不下去,只能大而空。
解决办法是:结合工作实际往下落,落到具体动作、具体效果上。
这需要我们把思路、举措等写实,不要概而论之。比如,加强组织领导,可以细化为怎么成立机构、怎么建立机制等。
同时,可以增加数据、事例,使材料更加生动、真实。
4、提法不当
写的时候,乱提口号、乱提要求、乱提标准,与上级口径不一致。
提法不准,会产生误导,影响工作的理解和执行。
解决办法是:在涉及重大事项上,要与上级的提法保持一致;在涉及具体工作上,要与客观实际一致。
凡是上级规范过的提法,就不能自主创新,另搞一套。
涉及一些工作实际的,用词要准。比如,“严重损害单位形象”与“影响单位形象”,这类说明程度的词,就不能乱用。
5、论证乏力
写的时候,虽有观点,但缺少论证,感觉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造成这类问题,关键是没有把工作的因果关系想清楚,直接下结论,让人突然难以接受。
解决办法是:对于一些定论性的话,最好有一个补充性说明,用事实、例子来证明。
比如,敢于斗争才能胜利这一观点,可以在后面补充一个斗争的例子,听众才能更好理解。
6、言而无序
写出来的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感觉颠三倒四、层次混乱。
这类问题的本质,在于逻辑关系没有思考清楚,不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
解决办法是:按照基本哲学问题,来思考工作逻辑。
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标、差距、解决办法”,“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把基本哲学问题,一个一个说清楚了,层次也就分明了。
7、以词害义
为了追求工整、对仗,硬性拼凑,甚至曲解字的本来意思。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凑四六句。
解决办法是:不限字数、无关工整,把意思表达准确就好。
现在的文风,已经不提倡四六句了。写的时候,重心要放在把意思说准、说清楚,不会产生误解上来。
8、缺乏提炼
写的时候,水分太多、篇幅过长,啰啰嗦嗦,不够干净。
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没有掌握写作边界,什么都往里面写。另一方面,是不会提炼语言,为了说清楚一个事,用了太多的词句。
解决办法是:剪去闲文、删繁就简,最大幅度压缩。
要有意识训练一项技能,就是如何用最短的话说清楚一个事。
同时,对自己写东西,要有删的决心和勇气,无关紧要的先去掉,两者都重要的取最重。
以上8个写作常见病,笔友若能有意识地警惕和克服,对提高写作质量大有裨益。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
声明:
1、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如您在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不妥之处,可发送邮件至“cloud20150618@qq.com”或者在右侧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进行处理。
2、如遇本站资源无法下载、无法查看,或者其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