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必须理直气壮——优秀教师交流发言材料_共7页

思政课教学必须理直气壮——优秀教师交流发言材料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一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第一次对党在新时代关于学校思政课的理论创新作了全面阐释,深刻阐明了学校思政课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遵循,并就如何办好思政课作出整体部署、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这对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22年4月下旬,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指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门普普通通的传授知识的课程,不能就思政课论思政课、就教育论教育,而必须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中、放在国际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中、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发展的形势中,用战略眼光看待思政课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理直气壮。

一、上好思政课为什么要“理直”?

“理直”,就是要讲清上好思政课的道理,是解决对思政课的认识问题。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在“三人”上一直是旗帜鲜明并一以贯之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事求是地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成长的时空场域呈现多维立体虚实融合的特点,学校思政课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的确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善意的批评、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改进思政课、提高思政课实际效果,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诋毁、抹黑、唱衰、取消的论调,都是十分有害的。它不仅歪曲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实际,而且毒化了社会舆论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了误导,对思政课健康发展形成了干扰,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形成了冲击。

把新时代的中国置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100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70多年新中国发展史、40多年改革开放史和未来30年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进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尤其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校思政课都围绕着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对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政治与学理的宣讲、解读、发声、解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