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视频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_共3页

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视频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近年来,**市**区针对乡村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建立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清单“四张清单”,厘清基层组织职能边界,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末梢神经”。

“难题”困扰基层,乡村发展受制约。一是“具体干什么”找不准方向。基层工作“泛行政化”趋势明显,村干部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对如何抓好三农工作方向不明、精力不够。二是“事情怎么干”得不到支持。政府每个部门都要在村里挤占一块“阵地”,村干部被部门、镇街撵着干、催着办,工作指导和经费支持得不到保障。三是“啥事都要干”腾不出手脚。基层组织是“奇葩”证明的“重灾区”,大量繁杂事务束缚了村干部手脚,让他们推动发展分身乏术,带领致富有心无力。

“清单”疏通梗阻,乡村善治有保障。一是自治清单定“主业”。梳理明确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项,在全区行政村全覆盖搭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平台,大力推行“五事工作法”,让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成为现实。二是协助清单明“副业”。针对部门、镇街硬性压责、随意摊派、多头考核等问题,梳理明确村委会依法协助政府工作**项,在全市率先建立村级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累计减少部门、镇街延伸事项***余项,并严格督促部门、镇街为村级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给予支持和保障。三是负面清单划“红线”。明确规定不得将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等*个方面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实施。开展工作机构挂牌专项治理,共核减部门、镇街在村级组织设立的职责事项**个,规范工作制度**项。四是证明清单挤“水分”。开展“村委万能章”专项治理,明确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证明,不得要求由村级组织出具,依法取消门牌证明、健在证明等“奇葩”证明**项,保留依法出具证明事项*项。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