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共6页

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415字)

根据省、市、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及要求,县委组织部成立个X个调研小组,对全县X个乡镇X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深入调研,通过“问、看、查、访、听”等方式,了解换届后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日常走访座谈、实地调研、阶段分析掌握的情况,形成分析研判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农村党组织书记X人,其中“一肩挑”X人,占比X%。

从构成上看:本村致富能手X人,占比23%,本土大学毕业生9人,占比10%,下派机关、企事业单位X人,占比3%,退役军人X人,占比3%。

从年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xx岁,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9人,占比xx%;36至45岁的34人,占比xx%;46至55岁的37人,占比xx%;56至60岁的0人,占比0%。

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11人,占比xx%;大专及以上的53人,占比xx%;高中、职高、中专、中技的33人,占比xx%;初中及以下的0人,占比0%。

奖惩情况:受到省、市、县奖励的8人,占比xx%;受到处分的2人,占比2%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政治方面

政治站位较高,能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村党组织建设方面

能够教规范组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主体意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抓好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联系群众方面

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村民群众有序参与村经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四)维护农村稳定方面

加强村民群众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素质不高,无能力干事。从构成上看,新任党组织书记X人,占比xx%;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X人,占比xx%,46至55岁的X人,占比xx%;从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上的X人,占比X%,且多为函授。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不强,与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致富带富能力与群众盼望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要求不适应;二是工作方式方法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不适应,不少党组织书记还没有从旧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存在着“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遇事经常束手无策;三是服务意识与群众需求不适应。当前,村民在生产、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文教、养老等社会领域,期盼着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不少村组织书记的工作仅限于传达会议精神、宣传政策、帮助争取贷款、组织发放补贴等浅层次服务工作上,群众不认可、不买账。

(二)工作任务重,疲于应付。现在农村的工作越来越多,党建、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美丽乡村、综治为慰问、疫情防控等等,各种工作让村“两委”干部应接不暇,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项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任务更加重。为满足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及检查,很多时候不得不疲于应付。

(三)任务推动人数不足,无人想干事。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大批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流向城市、城镇安家落户;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既使有些回到农村,也不愿长期呆在村里当村干部。本土发展基础薄弱“难留人”,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不愿留”,村干部来源受限。二是部分“两委”班子成员由于工资报酬较低,不能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造成村“两委”干部有效工作力量不足。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