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全集_共68页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全集
目录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上)1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中)15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下)29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上)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已经走过六个年头。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解说】
在哈萨克斯坦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诞生于“萨姆鲁克”神鸟孵化的金蛋中。这株曾经迎接神鸟的生命之树,如今矗立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努尔苏丹。
能源经济的腾飞,为这座寒冷的城市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131个民族的人们正在将这座年仅22岁的城市,打造成令人惊喜的未来之城。
【解说】
古丽娜尔是一名国际关系研究员,她每周都会做两次瑜伽。
【画外音】
古丽娜尔:瑜伽不仅需要外部平衡,更注重内部平衡,国际关系也是如此,在选择正确决定的时候,必须遵守平衡,为所涉及到的人民造福。
【解说】
古丽娜尔毕业于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附属外交学院,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管理与战略专项课程。2012年起,古丽娜尔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国际关系学者。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由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创立,旨在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精英人才。它是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教职员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不到10年,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学府。
古丽娜尔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如何把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以越南为例,越南距离哈萨克斯坦非常远,两国之间没有共同边界,一直以来没有任何贸易关系,哈萨克斯坦没有海岸线,这限制了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说】
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世界知名,品质好,产量高,有三分之二用于出口。但是,作为内陆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始终找不到将小麦出口东南亚的路径。
直到2013年9月7日,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让古丽娜尔看到了转机。
【同期】
古丽娜尔:2013年,我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工作,我有幸见证了习近平主席在这里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当时就是在这个厅。
【同期】
习近平: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同期】
古丽娜尔: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年,哈萨克斯坦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尝试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让哈萨克斯坦货物获得更多出口通道。从那时起,“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实现对接,一系列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相继开通。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为我国开放了港口,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完全是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解说】
中欧班列的开通,让古丽娜尔看到了“一带一路”对哈萨克斯坦的实际影响。从那以后,她专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发表了20多篇论文。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我认为中国提出这一全球联合的倡议能够开辟亚洲国家的新时代,象征着亚洲国家的崛起,构成了新形势下,全球共同发展与优势互补的东方视角。
【解说】
2015年,凭借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建树,古丽娜尔受邀创建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多功能智库,目的是以系统鉴定和信息分析的方法,推动中哈合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中心成立后,古丽娜尔推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派团队前往中国,调研哈萨克斯坦小麦出口新路径。他们前往连云港、天津、上海等主要港口,就如何推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进一步合作,简化通关流程、降低运输成本等问题,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提交给哈萨克斯坦政府。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我们中心是第一个派专家到访中国港口的哈萨克斯坦智库,因此我们非常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在现实中是如何发展的。
【解说】
2017年2月5日,一列装载1215吨哈萨克斯坦小麦的粮食专列,进入中国港口城市连云港,在这里,这批小麦换装海运,第二天,离境发往越南。这是哈萨克斯坦小麦第一次从中国过境发往东南亚市场,标志着哈萨克斯坦从此打开了粮食向东出口的大通道。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这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对亚洲国家出口的新机遇,并且为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良好前景。
【解说】
小麦出口课题只是中国研究中心的众多研究项目之一。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两年,古丽娜尔带领团队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智库合作,定期举办圆桌会议,向哈萨克斯坦政府提交“一带一路”研究报告。
在古丽娜尔的许多报告中,她常写这样一句话:
【画外音】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的、广阔的发展机遇,是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也是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复兴。
【解说】
肯尼亚,东非高原上的古老国度,野生动物的天堂。在这里,能近距离触碰非洲的狂野魅力。在这里,能同时听到野性的呼唤与现代文明的回响。
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20世纪初还只是一座铁路小镇。一百年间,移民涌入、旅游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长为东非地区最大的城市。
【同期】
沃尔:我是安泽兹·沃尔,我是一名发展经济学家,来自肯尼亚内罗毕,我也是一名专注经济策略与分析的咨询顾问。
【解说】
安泽兹·沃尔在内罗毕出生长大,后来留学美国。2009年从布朗大学生物专业毕业时,原本可以留在美国从医,但看到肯尼亚发展的困境,她决心回国工作,研究经济。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我意识到,如果我只是从医,人们看得起病的唯一方法还是要有足够的钱,为此,我想我应该先去研究经济。
【解说】
回国后,沃尔成为一名咨询顾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的经济分析与投资建议。
今天,沃尔来到一家银行,应邀为银行在非洲的中小企业客户,就如何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撰写一份分析报告。
【同期】
银行东非区亚洲客户总监 詹嘉瑜
我们在肯尼亚的一个制造业的客户对你的研究报告很有兴趣……
【解说】
这不是第一家找沃尔咨询“一带一路”倡议的客户。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在东非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人们想知道中国在非洲做什么,你怎么想,你有什么观点。我发现这几乎成为大家纷纷提起的话题,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广播节目,讨论俄罗斯在非洲的情况,但说着说着就提到了中国。
【解说】
2018年,借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契机,专注研究经济的沃尔加入非洲政策研究所,将视线转向“一带一路”。
非洲政策研究所是一家有20年历史的智库,主要方向是经济与政府管理,研究所里许多学者有中非关系研究经验。
在非洲政策研究所,沃尔的研究成果显著。她曾为非洲开发银行撰写过《肯尼亚2018-2023国家发展战略》等重要研究报告,受到业界瞩目,沃尔也因此成为非洲政策研究所的主力专家之一。
然而,当沃尔最初接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我第一反应是,好的,中国要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但这与非洲发展有什么关系呢?“一带一路”是不是只是中国的事情,非洲在其中,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色?
【解说】
带着疑问,沃尔开始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她发现这是从一个全新的维度来助力非洲发展的倡议。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欧美国家认为非洲充斥着贫穷、疾病和腐败,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却看到非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充满了机遇。
【解说】
今天,为研究中小企业客户如何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她搭乘蒙内铁路,调研沿线的企业。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落地生根的重要成果。2017年开通至今,共发送旅客近25万人次,客运列车日均上座率超过97%,每天有10列货运列车穿梭在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之间。
沃尔来到的这家陶瓷企业,由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建设。
陶瓷厂占地394亩,投资金额5600万美元,目前有两条生产线。工厂雇佣了1200名员工,其中九成都是当地人。
艾利克斯是工厂的行政经理。
【同期】
沃尔:请介绍一下蒙内铁路是如何帮到你们工厂的,铁路开通前后有什么变化?
科达陶瓷厂行政经理 艾利克斯·杰里舒姆:起初我们做工程,很大程度上依赖公路运输,比如从蒙巴萨运输设备到这里,有时要花费好多天。自从蒙内铁路开通,情况就大有改观了。
【解说】
依靠蒙内铁路,工厂的货物运输时间减少了一半。随着研究推进,沃尔发现,蒙内铁路不仅盘活了沿线众多中小企业,还拉动地价,提升了经济活力。
事实上,蒙内铁路是中非众多合作项目的一个缩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非洲携手建设了大量公路、桥梁、铁路、电站和港口项目,助力非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发展瓶颈。
大量的事实加深了沃尔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三个月后,她不仅给银行撰写了报告,还开始通过媒体,建议非洲各国政府在对接“一带一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同期】
主持人:基础设施建设对非洲发展来说十分关键。
沃尔: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好处是,只要保证我们的债务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就很有意义。
【解说】
如今,沃尔已经成为肯尼亚“一带一路”专家,在她大量的研究报告中,她通常会写上这样一句话:
【画外音】
在未来,非洲的自由贸易要与“一带一路”对接,才能实现非洲国家之间的市场互通。
【解说】
全长6670公里的尼罗河流淌过北非的原野,续写着一个持续了几千年的传奇。它让九成国土面积都是沙漠的埃及,拥有了绿洲、城市和文明。
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将近一千万埃及人将首都开罗,打造成北非和中东的第一大城市。
如今,这座凝聚了古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的历史名城,同样也是时代变革的舞台。
【同期】
赛义德: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这本新书的阿拉伯语版。
【解说】
艾哈迈德·赛义德今年35岁,是埃及一家出版公司的负责人,今天,他为中埃文化出版合作论坛担任主持人。
【同期】
赛义德: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内容,《南方神话》这本书的阿文版新书发布会。
【解说】
赛义德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大学时就选择了中文专业。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父母想让我学医或者理工科,但我自己想学德语,不过看到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后,我就决定要学中文了。
【解说】
2010年,赛义德前往中国宁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成立一家出版公司,向阿拉伯国家介绍中国的改革发展成就。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以前我们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了解对方,往往都是通过西方媒体,两边没有直接交流。所以我有一个梦想,通过翻译中国书籍,让阿拉伯世界的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解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2011年,赛义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生意却一直不理想。
【同期】
赛义德:最惨的一次是,我们印刷出了错,需要赔出版商约一万美元,那时不得不四处借钱。
【解说】
在公司陷入困境时,赛义德想到了一条出路,写一本书,以一个阿拉伯人的视角,向同胞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是如何思考并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写书的过程持续了三年,其间,世界时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同期】
新闻联播:国家主席习近平23号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仪式……
【解说】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第二年,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与埃及的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来自中国的企业,在能源、通信、环保等多个领域与埃及展开全方位合作。中国,这个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国度,成为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2013年底,赛义德的新书《中国道路》成功地登上了埃及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书中描述的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引起了不少官员、学者和民众的关注。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中国道路》让很多人相信,“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政治战略,而是创造发展机会的平台。
【解说】
凭借《中国道路》的成功,赛义德的公司渡过了难关。员工数量从初创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135人,还在4个阿拉伯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我们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就像给医生建造了医院,给工程师送来了订单。公司取得这样的成绩,全靠和“一带一路”建立了关系。
【解说】
2019年初,赛义德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开罗书展,这是全球著名的国际书展之一,今年有35个国家,749家出版社参加展览。在这次展会上,赛义德不仅带来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带一路”读本》、《“一带一路”一百问》等专著,还带来大量的中文教材,儿童读物。现在,阿拉伯市场上90%以上的中国书籍都来自赛义德的公司,这些读物成为阿拉伯世界和中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
2019年1月,由赛义德提议,中国人民大学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共同筹建的“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理事会成员囊括了埃及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艾因夏姆斯大学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法学院院长等重量级政商人士。赛义德是中心最年轻的理事,负责与中国的联络与沟通。
【同期】
赛义德:我的人生的一半,跟中国有关系,所以我希望表达的,说的,写的,翻译的很多,我想用自己的声音来给别人讲中国的故事,真正的中国。
【解说】
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从事了多年文化交流工作后,赛义德这样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中阿合作,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保障。
【解说】
清晨,2700多岁的罗马,在教堂的钟声中醒来。罗马的飞鸟有一种幸福,它们飞越过万神殿的穹顶,喝过许愿池的泉水,见识过古老帝国的辉煌和文艺复兴的荣光。今天,300多万人生活在这座露天博物馆里,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中,追寻新的方向。
【同期】
玛南缇:我叫弗兰西斯卡·玛南缇,今年31岁。我来自意大利北部的米兰,现在生活在罗马。
【解说】
六年前,玛南缇离开家乡来到罗马攻读硕士学位,学习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毕业后,她加入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成为一名高级研究员。
【同期】
玛南缇:罗马一直是我的梦想之城,我六年前搬到这里,我每天早上九点出发,走路去上班,因为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有一个分析师的头脑风暴例会,然后开始工作。
【解说】
玛南缇所在的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
【同期】
早上好。
【解说】
这家独立智库不仅为全球的客户提供数据和战略决策分析,还常与合作伙伴举办联合研讨会。
最近,玛南缇和同事正在准备启动一个新的研究项目,主题是“一带一路”。
【同期】
玛南缇:今天的会议我们要讨论“向”这个项目的发布会。我准备了一些材料。
同事:关于地址的选择,我觉得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
玛南缇:我们还有一个月时间来准备“向”这个发布会。
【解说】
这是玛南缇工作以来负责的最重要的项目。项目名称是一个汉字——“向”。这个项目不仅仅关注经济领域,更重要的是挖掘意大利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潜力。
六年前,玛南缇刚加入国际研究中心时,她的研究方向就是亚太国际事务。但那时,她的研究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直到今天,她还记得她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中国的报告。
【同期】
玛南缇: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和印度的现实政治。我的观点是,中印两国虽然有不同点,但是它们仍有共同的利益,去促使它们寻求合作。
【解说】
让玛南缇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报告发布后,意大利社会反响平平,几乎没有反馈。因为,当时的意大利正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淖,人们自顾不暇。
【同期】
玛南缇:2013年可能是意大利在经济危机中最艰难的一年,那是个不同的时期,亚洲被认为非常遥远,也可能没有那么多人关心这类话题,所以那篇报告算不上成功。
【解说】
报告发表三个月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世界进一步看向中国。迷茫之中的玛南缇找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一带一路”。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但遗憾的是在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带一路”会变成怎样。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学习。
【解说】
随后四年,玛南缇陆续发布了14份关于中国的研究报告。不仅关注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还特别关注到“一带一路”倡议在意大利乃至在欧洲的发展情况。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我认为“一带一路”改变了一切。这给世界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框架,那就是互联互通。
【解说】
2017年,意大利的经济开始复苏。同年2月,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访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推上新的更高水平。
两年后,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深化经济合作迈出重要一步,意大利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成员。
【同期】
玛南缇:这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政府开始谈论中国,并尝试增强和改进与中国的合作。
【解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启动的研究项目——“向”,进入了筹备阶段。
【同期】
玛南缇和同事:
我们决定这样做;我喜欢这个标志;用我们智库的绿色;而且是手工涂抹的;非常棒!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这么多年,我们没有注意到,向东方看的可能性,我们决定给公众和合作方,一个最重要的阐释,一个新的方向。
【解说】
用“向”这个中国汉字作为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玛南缇的建议。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玛南缇用这样四个关键词表达了她的理解:
【画外音】
创新,广泛,世界性,充满理想。
【解说】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英国冬日多雨,但只要一缕阳光就能唤起伦敦所有的灿烂。在这里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约890万居民,他们说着超过300种语言,共享这座包容的现代都市。
【解说】
82岁的马丁·阿尔布劳是一名社会学家。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全球化等国际议题的研究。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我致力于解决与人类社会,全球社会,全球化的未来有关的问题,我想为世界变得更美好,作出贡献。
【解说】
在国际学术界,阿尔布劳被称为全球化概念的首创者。上世纪90年代,他以《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一书,奠定了他在全球化研究领域的先锋地位。他曾任英国社会学会主席,是社会学权威刊物《国际社会学》的创刊人和前主编。退休后,他从未停止对全球议题的学术研究。
【同期】
电视新闻: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紧随而至的是经济衰退,房价开始下跌,泡沫效应愈发明显。
【解说】
“全球化”概念提出后的20多年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阿尔布劳一直希望能为他的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我认为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相比,我们的世界处于一个更加危险的世界。因为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给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压力。特别是它增加了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解说】
2015年4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推介会在伦敦举行,阿尔布劳受邀在推介会上致辞。这本书,让阿尔布劳第一次接触到“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所以我应该是在倡议提出一年之后开始真正关注这个议题,当时我想这是个有趣的概念。后来我读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文稿,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解说】
发布会后,阿尔布劳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计划:他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为基础,对比研究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对“一带一路”的批评声音来自各个方面,但它们都是恐惧的产物。它们源于一种认识,那就是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改变,西方已经失去统治地位。
反对声在西方的紧张情绪中出现,但是这种局面是全球化的结果,而不是“一带一路”造成的。我经常说“一带一路”与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不同,它只是借助了全球化。
【解说】
研究过程中,每当有来自中国的学者到访,阿尔布劳都会带他们到位于伦敦南部的水晶宫公园参观。
【同期】
阿尔布劳:这里是全球化历史中最具标志性的地点之一。1851年,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举行。
水晶宫的精神就是全球化的精神,这就像我们之前有丝绸之路,我们现在有了“一带一路”。丝路精神也体现在“一带一路”中,这就是一种全球化历史的延续。
【解说】
2016年,阿尔布劳的研究项目开启。那年,他79岁。他开始学习中文,并阅读大量书籍。
【同期】
阿尔布劳:是他(费孝通)提出,中国农民不仅从种植中获益,还能从为集体的贡献中获益。
【解说】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阿尔布劳与各界学者交流,汲取灵感、碰撞观点,将他的研究结果写成了一本25万字的社会学书籍——《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
2018年4月15日,在伦敦书展上,阿尔布劳的新书,正式签约出版。
【同期】
马丁·阿尔布劳 社会学家
对我而言这是个特殊的时刻。
【解说】
这本书一共14章,阿尔布劳在前四章详细阐述了他对“一带一路”的解读。阿尔布劳在书中写道,“一带一路”既是行动纲领,更是有历史意义的信条。“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向世界展示一条非常实际的前进道路,为实现更大发展创造了最大的可能性。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全世界的繁荣、福祉联系起来。
【画外音】
马丁·阿尔布劳 社会学家
我深信,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推进项目和目标,而这正是“一带一路”所做的。而更高一个层面需要探讨的是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是在解决人类面临重大问题时的重要遵循。
【解说】
新书出版后,82岁的阿尔布劳继续着他的社会学研究。每当有人问起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他常这样回答:
【画外音】
当我们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谈论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
(字幕: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同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杜大伟
我的态度是积极的,现在中国正在帮助很多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还有许多非洲国家,甚至是拉丁美洲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
【同期】
法国前总理 让-皮埃尔·拉法兰
对我来说,这个“一带一路”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公道,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和平的倡议。
【同期】
白俄罗斯前副总理 阿纳托利·托济克
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大国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相契合。
【同期】
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卓越智库副主任 马苏德
因为它致力于互联互通,致力于地区共赢,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和欠发达的国家。
【同期】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查尔斯·奥努纳伊朱
有很多国家已经听说并且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它也适用于非洲,整个非洲正在逐步理解它。
【同期】
美国安利公司董事会主席 德·狄维士
这不仅局限在“一带一路”两端的国家,还涵盖了所有的参与者。
【同期】
德国罗德事务所亚洲区执行总裁 柯泰乐
有很多不在“一带一路”地理沿线上的国家,也很想参与其中。
【同期】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 鲍勃·卡尔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同世界的对话。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中)
【字幕】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同期】
诗句
叶赛宁:我驾着雪橇,四野宁静,雪粉在马蹄下沙沙作响;
谢维里亚宁:雪变得苍白,灰暗,闪烁着钻石样的光芒;
松树遍染白霜,自信地张望。
季娜伊达:让我们走进金色的暴风雪,太阳与雪花在那里亲吻,炽热的醉意,酣畅淋漓。
【解说】
这是一个世纪前,白银时代的诗人们在描摹自己的家乡。亚欧大陆近一半面积的土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滋养着这个盛产作家的国度——俄罗斯。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今年70岁,出生在圣彼得堡。1971年,他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毕业后,成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塔夫罗夫斯基曾多次前来中国采访,撰写过多篇丝绸之路的专题报道,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之一。
2009年,塔夫罗夫斯基退休后,来到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任教。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是俄罗斯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这个国家外交官和翻译人才的摇篮。塔夫罗夫斯基的职责是给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讲授东方文化。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空想,但中国人付出实际行动,把这个倡议变成了现实。
【解说】
几年前,塔夫罗夫斯基在上课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每当学生问起“一带一路”时,他都难以回答,因为他是古丝绸之路的专家,对中国的现状还不够了解。这让塔夫罗夫斯基感到尴尬。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学生:谢谢。
【解说】
替塔夫罗夫斯基解开难题的是他的妻子扎薇娅洛娃。
【同期】
扎薇娅洛娃:老伴,你好。
塔夫罗夫斯基:你好。
扎薇娅洛娃:今天累不累?……
【解说】
扎薇娅洛娃是塔夫罗夫斯基的大学同学,四年前,她给塔夫罗夫斯基提了个建议,到中国去,重走一遍丝绸之路,看看当下的中国。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甘肃、西安、河西走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现在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从西安开始了。
【解说】
从2015年开始,塔夫罗夫斯基带着妻子先后五次前往中国,开始调研。他们以上海为起点,自东向西行进,沿途拍下数千张照片,写下近十万字的笔记。
回国后,塔夫罗夫斯基成为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并开始撰写一本介绍“一带一路”的书籍。
【画外音】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当然我不是第一位撰写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人员,但他们的成果太陈旧了,所以我的梦想是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相结合,用读者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代替官方语言,从而让读者留下丰富、立体的印象。
【同期】
高铁广播:尊敬的旅客们,欢迎乘坐本次列车。本次列车从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当地气温零下三度。
【解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塔夫罗夫斯基成为俄罗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权威的学者之一。他的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也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几天前,学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回校举办一场讲座。
【解说】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俄罗斯顶尖的学府之一。塔夫罗夫斯基上一次和妻子同回母校,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这里,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记忆。48年前从东方系毕业后,塔夫罗夫斯基的同学们,有的成为了外交官,有的成为了政治家,也有人和他一样,成为关注“一带一路”的学者和作家。
【同期】
罗教授:我系自成立160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为中俄友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欢迎两位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
塔夫罗夫斯基:我当时我没有像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去中国学习,那时也很难有人想到,中国可以实现复兴。
【解说】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塔夫罗夫斯基先回顾了在中国的见闻,然后又介绍了在国内写书获取资料的经验。他还把从研究古丝绸之路,转而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校友们。
【同期】
新书签售会
塔夫罗夫斯基:在那一个月内我去了很多地方调研。
【解说】
2017年8月,塔夫罗夫斯基的新书《“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出版,全书共分15章,它描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景象: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郑州是神州大地的交通枢纽,阿拉山口是通向欧洲的窗口。
这本书还解读了中国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展示了“一带一路”的成果。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文字,让《“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广受欢迎。
【画外音】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我非常希望年轻学生能够对丝绸之路、对中国感兴趣,并将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渴望和热爱传递给后代。
【解说】
塔夫罗夫斯基在自己的书里这样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在这复杂矛盾的时代,团结世界各民族的“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历史和文明的意义。
【解说】
游览伦敦最棒的方式是什么?自行车?步行?地铁?还是坐船?伦敦人会告诉你:巴士,而且是双层巴士。
伦敦塔桥,本初子午线,大英博物馆,没有什么地方是伦敦巴士去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换一辆。
伦敦巴士带你领略的不仅是绚丽和风情,还有这个都市的前世今生。伦敦是英国的心脏,这个曾经统治了地球近四分之一土地的帝国,如今依然紧系着世界经济的脉搏。
【解说】
斯蒂芬·佩里今年70岁,伦敦人,现在担任着英国贸易组织48家集团的主席。朱迪是斯蒂芬·佩里的女儿,今年38岁,她也在48家集团工作。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我大学的时候学习法律,毕业后的工作一直与中国有关。最初的几年主要是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着力推进一些长期的合作项目。
【解说】
48家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贸易组织,它为中英两国的公司搭建了一个综合平台,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业务对接等协助。斯蒂芬·佩里是主席,也是集团内最权威的咨询师。
【解说】
每年三月底,斯蒂芬·佩里都要带着女儿去给父亲扫墓。他的父亲杰克·佩里,长眠在伦敦北部汉普斯特德郊区的一座公墓。
1953年6月,16名英国人突破封锁,抵达北京。打前站的,就是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第二年,以他为首的48名英国工商界人士,重返中国,正式开启贸易商谈,他们被称为英中关系的“破冰者”。回国后,“破冰者”们创建了48家集团,成为半个多世纪来英中贸易的桥梁。
1997年,杰克·佩里在伦敦去世,遵照他的遗嘱,斯蒂芬·佩里将父亲的骨灰撒在公墓的草坪上,没有立墓碑。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不认可我们所做的工作。我认为,随着时间,人们会认识到中国已经恢复其大国地位。我的父亲为此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是中国人民重振了中国经济,但也得益于像我父亲那样的人们,他们勇敢地站起来,抵住反对,跟中国站在一起。
【解说】
父亲去世后,斯蒂芬·佩里继续父亲开创的英中贸易事业。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斯蒂芬·佩里成为英国第一批从政策和经济等领域多方位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2013年时我曾那个向一些大公司解释“一带一路”倡议,他们会看着我,觉得我疯了。我说,好吧,当你们准备好,我们再继续讨论。
现在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要么坐在“竹帘”后尝试去维护西方,但他们会失去全球一半的市场;要么他们可以和中国公司合作,开辟被称为“欧亚大陆”的整个广阔区域,重建中东,并在非洲创造工业革命。
对于未来一百年的世界贸易来说,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我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了。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六年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港口、医院,一大批有利于各国发展和惠及民生的项目在世界各地启动,这些成为斯蒂芬·佩里研究“一带一路”的重要依据。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中国在大规模城镇化开始之前,都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资。这个发展规律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也适用。未来15到20年,当基础设施准备就绪,全球将开启新一轮大规模城镇化进程。
这三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基石。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有的时候我还是可以理解对的。
【解说】
2018年12月18日,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颁发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表彰斯蒂芬·佩里为“中英友好的传承者、中英经贸人文交流的促进者”。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习近平主席,他是我见过的最受瞩目的世界领袖。当我跟他见面的时候,我坐在那里听他跟我讲话的时候我在想,你是一个哲学家。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位领导人是哲学家。但是他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些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哲学,但他的哲学来自于实践。
【解说】
从中国回来后,斯蒂芬·佩里在48家集团年会上,分享了与习近平主席会谈的经验。
【同期】
斯蒂芬·佩里:2018年底,我非常荣幸见到了习近平主席。习主席对“破冰者”成立65周年表示祝贺,并对中英关系未来寄予希望。
【解说】
大半个世纪以来,“破冰者”精神在佩里一家三代人之间传承,他们分享着创造历史瞬间的感动,也分享着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在分享中,佩里一家也读懂了中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他是这样理解的:
【画外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共享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
【解说】
在盛产诗人的巴基斯坦,赞美的诗怎么也写不完。他们赞美家乡的一切,赞美生活的五彩缤纷,赞美友谊的天长地久,他们愿与来自远方的朋友分享美食、欢乐和人生。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吸引着这个国家最有梦想的年轻人。
【解说】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今年57岁,是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的汉学教授。最近,他要在学校开一个中国学硕士专业,专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创立于1981年,是巴基斯坦工程技术类排名第一的高校。学校共设18个学院,有在校学生1.6万人。这里走出的毕业生为巴基斯坦的基建、工业和航空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期】
泽米尔:大家好。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解说】
泽米尔今天讲授的课程是《中国发展经验》,他计划在开办硕士专业前,先用40节课让本科生了解“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主要目的是,培养巴基斯坦的年轻人对“一带一路”做一定的贡献。我们的传统友谊,铁哥们的关系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解说】
泽米尔坚持培养下一代与中国的合作,源于他的经历。40年前,18岁的泽米尔通过选拔考试,前往上海大学,学习机械专业。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从1980年到1987年,我在中国。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差一点,感情方面非常非常好的,老师把我们看成自己的儿子。我衣服破了,我身边父母也不在,谁给我补衣服呢,王老师就帮我缝。
那个时候还是用粮票、肉票、布票、油票排队买东西。那时候巴基斯坦的GDP比中国高一点,但是现在我觉得是中国比巴基斯坦发展了五十年,先进。
【解说】
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式提出,它囊括了交通、能源、产业合作等各个领域,是“一带一路”的先行先试项目。项目启动后,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巴基斯坦的最大投资来源国,为巴基斯坦创造了超过75000个就业岗位。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提出时,51岁的泽米尔正在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担任参赞,负责中巴科技交流与高等教育合作。在中国的这几年,泽米尔为巴基斯坦争取了100多个留学名额。2016年离任后,他回到巴基斯坦,来到国立科技大学,担任教授。
【同期】
学生一:他推进文化交流,鼓励我们去中国。
学生二:我去过中国两次,第一次他带我们去了上海,北京,杭州还有好多别的地方,多到名字都记不过来。
【解说】
两年来,泽米尔一直担心“一带一路”的负面报道对学生产生影响,他坚持每个月去广播电台做义务评论员。
【同期】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与你同行》,今天我们来讨论中巴关系。中国是巴基斯坦自古以来的好兄弟。
泽米尔:1950年两国外交关系进入春天,现在中巴关系越来越巩固,越来越深入。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回来巴基斯坦,我发现媒体里面很多负面的东西比较多一点,我一看到负面的东西呢,觉得心里很难过,想去对付他。他写一篇文章负方面的,我写两篇文章正方面的。
【解说】
泽米尔最大的心愿,是让学生实际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去。今天,他前往距离首都500公里的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希望落实学生未来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同期】
萨希瓦尔燃煤电站总经理宋太纪:阿万教授,欢迎你来萨希瓦尔。
泽米尔:宋总你好!
宋太纪:这一路辛苦啊,路上还顺利吧?
泽米尔:顺利,很顺利。
宋太纪:今天我陪着你参观一下电厂,你的很多学生都在集控室等着你呢。
泽米尔:好的,谢谢。
【解说】
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开建于2015年,从开工到移交,只用了22个月,这是中巴经济走廊上第一个投产发电的火电项目。高达185米的冷凝塔,排出的99.9%都是水蒸气。电站每年发电90亿千瓦,填补了巴基斯坦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
【同期】
宋太纪:这是阿万教授,他来自国立科技大学。
【解说】
这是泽米尔第一次到这个项目考察。他在总经理宋太纪的陪同下参观了从集控室到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作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他都详细询问,能否让他的学生过来实习。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多多派一些国立科技大学的学生,他们可以学到现代化的知识跟技术。宋总很客气,很关心,他提供给他们住宿、伙食,都是解决这些问题,那这样帮助非常非常大。
【解说】
实习基地落实了,招生前的准备工作几近完成。今年九月,泽米尔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更多的年轻人将加入“一带一路”研究。
【解说】
在泽米尔的教学大纲中,他用这样一句话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集中我们的精力发展我们的国民经济,我们向中国学习,“一带一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发展模式。
【解说】
从战争废墟,发展成世界第11大经济体,韩国只用了20多年时间。
发源于太白山脉的汉江,穿过首尔,打造出一道风景。在它的两岸,诞生了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集团。这种囊括了快速工业化、科技进步、国民教育提升等全方位进程的外向型经济,被世界称为“汉江奇迹”。
【解说】
56岁的崔载千是一名律师,出生于韩国的全罗南道,大学毕业后进入政坛,40岁时成为韩国第十七届国会议员。法律出身的背景和多年从政的经验,让崔载千指出问题时总能一针见血。
【同期】
电视节目画面
崔载千:为什么你要回避我的问题?
崔载千:这些烂事都是谁干的!
崔载千:有些人一出事就往厕所跑,你们就是这样尊重国民的吗?
【解说】
然而,三年前,风生水起的崔载千却宣布放弃连任议员,退出政坛。他的职业新规划是成立一个智库,专业研究“一带一路”。崔载千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韩国近年的经济形势。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韩国学界每到年末都会选定一个汉字成语,来概括过去的一年。今年被选中的是“任重道远”。
【解说】
过去三年,韩国年度成语分别是“破邪显正”“君舟民水”和“昏庸无道”。因为政局动荡不安,财团负债率居高不下等原因,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18年创下了新低。崔载千把“一带一路”视为关键时期的一个机遇。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敏感的话题。在未来会对韩国社会有多大的影响,对此,大家的认识都不足。虽然除了我之外,也还有其他的政治家包括学术界都在做一些研究,但是他们的积极性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弱。
【解说】
早在2017年2月,崔载千就发起成立了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办公地点暂时设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对崔载千来说,硬件上的困难不算什么,最困扰他的,是向国会递交了社团法人的申请后,却一直没有得到批复。
【同期】
崔载千:我们能花多少时间在实际的讨论上……在1971年和1975年出生的学者中,我们还是选择更年轻的加入吧。
【解说】
根据韩国法律,在执照获批之前,研究院只能召开内部研讨会。
这个年轻的智库,囊括了来自美国、土耳其、蒙古等多个国家的青年学者,他们跟崔载千一样,对“一带一路”都有着高涨的热情。
事实上,崔载千在研究“一带一路”的这几年,经受的挫折远不止一个批文。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我们想出书,我们想做资料手册,我们想开设MBA课程,我们想扩大研究院的规模,我们想做的还有很多,但是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大家对“一带一路”认识得不够,导致了我们的研究院面临着很多困难。
【同期】
一,二,三……
【解说】
2019年2月1日,距离首次申请两年后,崔载千终于拿到了法人执照。身为理事长的崔载千,迅速推动准备多年的计划,第一件事,就是举办“一带一路”青年论坛,邀请尽可能多的青年学者来首尔,共商“一带一路”。
【同期】
“一带一路”研究院,加油!
【解说】
举办论坛需要一亿韩元(约60万元人民币),崔载千说服中韩友好协会会长曲欢,得到了五千万韩元的支持,为了让论坛尽快举办,另外五千万韩元崔载千决定个人出资。
2019年2月28日,“一带一路”青年论坛在首尔明洞酒店举行。超过80个国家的100多名青年代表出席了论坛。崔载千还特别邀请了中国“一带一路”研究专家王义桅做主题发言。
【同期】
王义桅:你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聚在一起不容易,这就是我们会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的原因。因为你们代表未来,你们代表未来的智慧。
【解说】
除了主题讨论,青年论坛还设立了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四个分论坛。
【同期】
学者一:我们发现我们工程的全部花费,比工程预计的花费要高一些。
学者二:如果我们更高效地使用能源,世界会更好。
学者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
【画外音】
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理事长 崔载千
我一个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我所能做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有为全世界创造未来的信心。
【解说】
崔载千希望“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能以半年一次的频率,持续举办下去。他还计划出版一本学术专刊《“一带一路”在韩国》,介绍韩国的“一带一路”研究成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智库,让韩国国家战略对接上“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以前,条条大路通长安,现在,条条大路通北京。“一带一路”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平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巨大的平台上创造价值,共享利益。
【解说】
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着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非共和国。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这片大陆五分之一的GDP。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443万不同肤色、种族的人们居住在这里。这座凭借金矿崛起的经济中心,拥有的绚丽繁华不逊于一些欧美城市。
【同期】
戴维:我叫戴维·蒙亚埃,今年49岁。我是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
【解说】
戴维是政治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四年前,他加入了约翰内斯堡大学。
约翰内斯堡大学成立于2005年,有四个校区,八个院系,是南非知名的综合类高校之一。在此就读的五万名学生中,超过三千人是来自海外80个国家的留学生。
今天,戴维组织了一场新春招待会。这是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活动。50多名国际关系专家、学者和政商界的精英代表,共同庆祝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成立。
【同期】
新年好!
【解说】
这种多民族、多种族欢聚一堂的情形在戴维的童年是很难想象的。
戴维出生的地方,是距离约翰内斯堡大约20公里的索韦托。这里是南非最著名的黑人聚居区,反种族隔离斗争的领袖曼德拉曾经长期居住于此。戴维很小的时候,他的叔叔就追随曼德拉,参加反种族隔离斗争。
1962年,曼德拉被逮捕。受此影响,戴维的叔叔作为非国大成员流亡海外,年仅五岁的戴维跟着叔叔离开了家乡。
【画外音】
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戴维·蒙亚埃
我在国外经历的是一段艰难时期。我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居住过。我们生活在冲突爆发的地方,我看到人们在争战中受伤、死亡。
【解说】
1990年,72岁的曼德拉重获自由。这一年,戴维20岁,他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进入大学学习。
【画外音】
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戴维·蒙亚埃
考虑到我在国外时候的经历,学习国际关系成为我的首选,那些岁月让我理解什么是外交、国与国的关系,理解了冲突,以及发展问题。
【同期】
主持人:跟我念,我宣誓。
曼德拉:我宣誓。
【解说】
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大选。5月9日,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同期】
戴维:曼德拉一生的政治斗争和为此遭受的一切,对我个人有着巨大影响。
【解说】
戴维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后,先在学校里担任了九年教师,然后在银行当政策分析员,后来在议会担任顾问,为国家法律制定者提供培训。但戴维一直期待着成立一个国际关系研究机构。
【解说】
曼德拉执政后,南非实现过年均2.5%的经济增速。但因为国内外种种原因,南非经济一度出现了停滞和衰退。2013年,95岁的曼德拉带着遗憾病逝于约翰内斯堡的家中。
就在这一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戴维目睹了一批中南合作项目初见成效。在开普敦,海信集团建立的电视和冰箱工厂,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当地犯罪率也因此显著降低。在伊丽莎白港,一汽南非库哈工厂,拉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带动外资企业跟进投资。
【同期】
参会者一:这些工程会给普通非洲人民带来什么,而不仅仅是少数政客。
参会者二:我们在职业道德方面要向中国学习,我们的政府要对腐败零容忍。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在南非取得的成果,成为戴维和同事们热议的话题。戴维决定将“一带一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找到了中国教授彭奕,邀请她共同成立非洲-中国研究中心。
在今天新春招待会的最后,戴维向到场的各界朋友,阐述了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未来规划。
【同期】
戴维:我想再次感谢所有参与方,我们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加深了南非和中国,非洲和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比之前的西方国家更深刻更广泛。
【画外音】
戴维:“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要,我们正在准备出版相关的研究期刊和书籍,也将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解说】
在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未来规划中,戴维这样描绘“一带一路”:
【画外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和非盟《2063年议程》相契合,联通了中非发展愿景,符合非洲大陆的发展需求。
【字幕】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同期】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金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新的趋势,我能说也是一个新的地区合作平台,所有的国家都能参加。
【同期】
加纳非洲经济转型中心研究主任 约翰·阿萨福·阿贾耶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能够提升国家间互联互通,进而促进贸易。
【同期】
卡塔尔半岛媒体集团研究中心主任 穆罕默德·哈利勒
如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一样,“一带一路”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同期】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狄伯杰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全球供应链,为人与人间、经济体之间建立联系,为投资、贸易等提供了机遇。
【同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西班牙协调员 何塞·玛利亚·奇基里奥
让各国人民可以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对话多元化、包容尊重和平共处等领域展开交流。
【同期】
美国莱纳国际总裁 克里斯·马林
所有的这些联系都会让世界更加紧密,都会让世界更加紧密。
【同期】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玛丽亚·扎哈罗娃
这再一次证明中国选择了一条负责任的国际关系之路。
【同期】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马库斯·陶伯
中国正在引领,但与此同时也承担了重大的责任,这一责任没有国界。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下)
【字幕】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解说】
希腊,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界。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称为神、英雄和人共处的地方。罗素说,在古代西方,大概就数希腊人最为文明。这里诞生过数学家,云集过哲学家,每一根石柱都聆听过思想和真理。希腊的首都雅典,这座得名于智慧女神的城市,是乔治的故乡。
【同期】
乔治:我叫乔治·措戈普洛斯,1980年出生在雅典。我现在是欧洲研究国际中心中欧项目的负责人。
【解说】
乔治是一名国际关系研究员。27岁以前,他在希腊、英国和法国获得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专业横跨历史、军事和政治。毕业以后,他在希腊《晚报》做专栏作家,专注于国际政治。31岁那年,乔治加入了欧洲研究国际中心,负责中欧项目研究。
两年前,乔治开始撰写一本介绍中国和“一带一路”的著作。今天,他要去中国企业运营的比雷埃夫斯港补充调研。
【同期】
乔治:早上好!
中远海运工作人员:早上好!
【解说】
历史上,比雷埃夫斯港一直是地中海的重要港口,它被视为欧洲的“南大门”。
它位于雅典西南10公里处,陆地面积272.5万平方米,岸线总长约24公里。这是希腊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已经突破400万标准箱。
【同期】
中远海运工作人员:乔治,欢迎。
乔治:谢谢你接待我。
中远海运工作人员:走,我向你介绍一下这个货船。这是世界上最大体量的集装箱货船,它也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
乔治:好的。
中远海运工作人员:我们正努力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港。
乔治: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中远海运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双赢的项目,而且这对“一带一路”来说也非常重要。
乔治:是的,对希腊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人们非常乐意看到这些投资。
【解说】
乔治开始关注比雷埃夫斯港,是在十年前的2009年。对希腊来说,这是艰难的一年。
【同期】
电视新闻:黑色浓烟和催泪弹……现在有着最高的贫困率……希腊在欧洲的未来依然……
【解说】
那一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希腊债务危机汹涌袭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113%,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
【画外音】
欧洲研究国际中心 欧盟-中国项目负责人 乔治·措戈普洛斯
希腊在2009年遭遇经济危机。当金融危机冲击美国,蔓延到欧元区,希腊是其中最弱的一环。
【解说】
希腊的经济如何走出低谷?乔治在比雷埃夫斯港看到了希望。
2008年6月,全球知名的海洋运输公司之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标比雷埃夫斯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2013年,中远海运正式经营不到3年,这两个码头成为全球集装箱港吞吐量增长冠军,带动比雷埃夫斯港重回欧洲大港行列。
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乔治看在眼里。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引起了乔治的高度重视。他意识到,对希腊,对世界,“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于是,2016年,他决定写一本关于“一带一路”的著作,向西方国家介绍“一带一路”。
乔治供职的智库是欧洲研究国际中心,总部位于法国尼斯,创立于1954年,这是一家私立的非营利跨国社科研究和教育机构。现任主席是欧洲理事会前主席、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此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欧洲投资银行前主席菲利普·马斯塔德,都曾在此担任主席和课程讲师。目前,中心还在布鲁塞尔、柏林和伊斯坦布尔设有分部。
但在2016年,即便在这样国际知名的智库,研究“一带一路”的人也不多,相关材料也十分有限。
【同期】
乔治:您好,早上好。
店员:早上好。
乔治:请问有没有关于中国的书?
店员:关于中国?稍等,相关部分在第三排。
乔治:谢谢。
【画外音】
欧洲研究国际中心 欧盟-中国项目负责人 乔治·措戈普洛斯
即使有资料,通常来说也是以西方的视角来描述中国。
【解说】
为了搜集信息,乔治开办了自己的网站。网站的英文域名是中国与希腊。乔治从这个平台获得了很多信息,也利用这个平台向外界传递了希腊学者对中国的看法。
【画外音】
欧洲研究国际中心 欧盟-中国项目负责人 乔治·措戈普洛斯
就西方对中国的理解而言,我觉得有一个“真空”。“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包容性,有更多的国家可以参与,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启动更多的项目。
【解说】
2015年6月,希腊债务危机深化,政府一度关停部分银行和股市。乔治的网站也出现资金链断裂。
【画外音】
欧洲研究国际中心 欧盟-中国项目负责人 乔治·措戈普洛斯
在2015年,我遇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难以找到资金来支持网站,因为那时,希腊也不确定能否留在欧元区。
【解说】
为了保证网站运行,维护来之不易的信息传递窗口。乔治一边硬着头皮向多个合作伙伴筹措资金,一边继续研究“一带一路”。
2018年8月,希腊退出欧洲救助计划,正式宣告债务危机结束。同月,希腊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经过两年的努力,2019年3月,乔治的著作定稿。他给这本书取名《读懂中国》。在这本4万字的著作中,乔治介绍了中美、中欧关系,更重要的是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希腊,乃至世界,究竟带来了什么。
【画外音】
欧洲研究国际中心 欧盟-中国项目负责人 乔治·措戈普洛斯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结合中西方的学者观点撰写一本书来读懂中国,分享我的经验和对中国的见解,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而非只从西方的视角。
【同期】
乔治:早上好,我把关于中国的书稿带来了。
出版社员工:谢谢你,措戈普洛斯先生。你的书非常有趣,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出版它。
乔治:谢谢你。
【解说】
在乔治的书中,他这样向读者介绍“一带一路”:
【画外音】
时间越长,西方人民越能理解它是什么,也就越能意识到,目前的“一带一路”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
【解说】
每天,有18万辆车通过博斯普鲁斯大桥,完成它们的洲际旅行。大桥跨越的海峡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欧洲在左,亚洲在右。
拿破仑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从东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再到如今的土耳其共和国,这座城市看尽了2700年的风起云涌,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在这里汇聚交融,碰撞出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解说】
阿坎·苏威尔,土耳其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最近,他正在筹备欧亚经济峰会,准备将来自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写进开幕词,作为本届峰会的主题。
欧亚经济峰会是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办的大型国际论坛,每年一次,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召开。多年来,会议致力于创建对话机制,解决地区争端,推动区域和平与发展。事实上,促进地区和平的愿望,源于苏威尔早年的经历。
【画外音】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我大学时候读的是经济。但我从来没从事过经济方面的工作。我做的更多的是国际关系方面的工作。
【解说】
1966年,苏威尔大学毕业,当了记者,这一当就是23年,足迹遍布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地区,采访过十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其间,他发表了大量的新闻、通讯、专访和著作,因其观点犀利、切中时弊,在土耳其影响广泛,是家喻户晓的时政评论员。
上世纪80年代,土耳其的邻国保加利亚爆发种族争端,30万难民流亡到土耳其。土耳其为难民设立了安置中心,为他们提供食物。当时的情景,苏威尔记忆犹新。
【画外音】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他们都又饿又渴,但是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几乎不碰我们招待他们的食物。我感受到了他们迁徙的痛苦,无家可归的痛苦和被流放的痛苦。可以说是这件事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种。
【解说】
1998年,56岁的苏威尔离开报社,来到马尔马拉基金会。得益于在传媒领域的成就,他被推选为主席。
马尔马拉基金会是一家致力于和平对话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5年,基金会主要由前政府官员、前议员、学者和工商界知名人士组成,在土耳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是土耳其知名智库之一。
【画外音】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在我之前,基金会有七位历任主席。他们都带领着马尔马拉基金会为土耳其国内的问题而奔忙。
【解说】
苏威尔认为,一国的安宁,并不意味着地区的平静。需要建立一种机制,让区域内国家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共谋和平与发展。
【画外音】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我相信区域内的人民如果不能彼此了解、不能进行对话,就不会有和平,因此我们满怀热情地走上了建设欧亚共同体的道路。
【解说】
上任伊始,他就发起了第一届欧亚经济峰会,邀请欧亚各国的政商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地区热点问题,寻求经济合作机会。从1998年到2010年,峰会共开了13届,推动的经济合作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然而,苏威尔期望的和平不是唾手可得的。2011年,土耳其的邻国叙利亚,爆发内战。
【画外音】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叙利亚正在发生战争,为躲避战火,一些人逃离了家园。
【解说】
至少50万叙利亚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近60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一半叙利亚难民进入土耳其。他们有些通过土耳其进入其他国家,有些就留了下来。因此,难民的安置,成为区域矛盾一触即发的痛点,参加欧亚经济峰会的嘉宾数量急剧下滑。
【画外音】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我们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深感自己有责任为这些难民安全返回家乡做些什么。
【解说】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得到了苏威尔的强烈认同。
【画外音】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它将亚洲最东端与欧洲最西端联结在一起,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交流、融合。这一倡议是一个和平工程。
【解说】
从那以后,苏威尔就想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欧亚经济峰会的主题。在马尔马拉基金会的各种活动上,他不断向各国友人推介“一带一路”倡议。
【同期】
苏威尔:…是的,很好…为什么?因为我为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组织了五年活动。
外国客人:是的。
【解说】
但在这里,推介一个来自中国的合作倡议,并不容易。
【同期】
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 苏威尔
没有参与(“一带一路”)的人大多觉得,遥远的距离会造成巨大的差异,所以并不看好“一带一路”。
【解说】
为了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从2014年到2018年,苏威尔先后十多次前往中国,参观考察。
回国后,在他所到之处,苏威尔不断向各界人士推介“一带一路”倡议。他希望用这个倡议,重拾欧亚经济峰会凝聚力,突破地区和平发展瓶颈。
在苏威尔的努力下,“一带一路”倡议终于被确定为第22届欧亚经济峰会的主题。2019年2月6日,峰会如期召开。来自欧洲、亚洲、非洲,42个国家,超过200名政商精英齐聚一堂,这在峰会历史上规模空前。
【同期】
主持人:有请苏威尔先生做主题演讲。
苏威尔:“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全世界创造一个新的对话机制。
【解说】
苏威尔的讲话激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他们在基础设施,难民安置、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交换意见,共同研讨“一带一路”倡议,展望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这次会议持续两天。在会上,苏威尔说的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
【画外音】
“一带一路”倡议能给沿线所有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安全、富足、和平的生活环境。它是一个拥抱全人类的倡议,是这个时代的信条。
【解说】
很多人知道这座城市,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全名。
天神之京,宏伟之城,玉佛永驻之城,不可被征服的都会,它还被称为九种宝石的欢乐王城,作为天神在人间代表国王所居之地,宫室云集,奉帝释天之命、毗湿奴建造的城市。它是泰国的首都,东南亚的第二大城市,简称曼谷。
九成以上的泰国人信奉佛教,他们崇尚和平、谦逊、包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搏击术——泰拳。
【解说】
练习泰拳是苏拉西·塔纳唐每天的必修课。
【同期】
苏拉西:泰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招数,同样蕴含着国家彰显权力的智慧。腿、拳、肘、膝由远及近,对应着信息作战、外交策略、经济制裁和军事武力。
【解说】
苏拉西今年61岁,他18岁进入军校,一直在军界任职,官至国防大学校长。在大半生的军旅生涯中,苏拉西始终关注着泰国的经济发展,2017年退役后,他受邀加入了泰国国家研究院。
泰国国家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下设12个学科委员会和国别研究中心,作为唯一的官方智库,由泰国总理直接领导。半个世纪来,这里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泰国的内政外交。两年前,苏拉西担任了泰中战略研究中心的主任,首要任务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的发展战略对接。
苏拉西对中泰两国合作的关注,始于七年前。2012年,苏拉西在国防大学组织了一场研讨会,当时的会场就在这里。
在这个报告厅里,苏拉西就泰国是否应该引进中国的高铁技术,做了重要报告。
研讨会的参与者,有国家研究院的专家,有泰国政府官员,国内外有不少媒体前来报道。苏拉西的报告对日后中泰铁路的成功合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当时他对中国技术的坚定认可,引起了部分媒体的质疑。
【同期】
苏拉西:一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坐在这里,他问我“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中国高铁?我并不相信中国的技术”。我回答,“我曾在中国学习,中国许多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人们对此表示惊讶。他们现在看到了什么呢?时间证明了一切,他们现在认同我了。
【解说】
苏拉西对中国的信心起源于很多年前。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泰国第一个遭受重创,并引发连锁反应。这场金融风暴迅速波及亚洲多个国家,而中国政府通过确立审慎渐进的金融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等手段,使中国较为平稳地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更加引起了苏拉西对中国的关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苏拉西频繁地前往距离曼谷市区两小时车程的泰中罗勇工业园,这里已经入驻了超过120家中国企业。苏拉西的目的是考察中泰合作的情况。
天合光能来自中国江苏,在全厂1300多名员工中,泰籍员工占九成。这里年产电池片900兆瓦,年产光伏组件650兆瓦。
【画外音】
泰国国家研究院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 苏拉西
当我听说了“一带一路”倡议,绿色发展不仅是泰国的发展方向,更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要思考哪些绿色能源对我们是最重要的,为此重点关注。
【解说】
苏拉西的儿子苏安国,今年31岁,在中国对外经贸大学读博士,专业是电子商务。
【同期】
苏拉西:为什么我送儿子去中国学习,首先我曾在中国国防大学学习,我希望我的儿子是中泰外交的一颗种子。
【解说】
这些年,每当儿子假期回国,苏拉西都会带他一同调研。今天,他们来到一家中国电商企业在曼谷的仓库。
这一仓库2018年9月投入运行,占地两万多平方米,这里存放着各式各样的日用消费品和电子产品,是目前高效运作的电商平台之一。
【同期】
该企业员工:这些锅只能在一部分超市买到,它们原本只针对一些高档的餐厅销售。
苏拉西:我思考的是泰国公司如何借鉴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包括行政管理、电子商务,还有技术创新的各个领域。
【解说】
最让苏拉西父子感兴趣的,是这里未来的自动化运营规划。在这块超过1500平方米的空地上,将迎来第一批无轨导航搬运机器人。
频繁的基层调研,让苏拉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两年来,苏拉西每个月都有内部报告呈递给总理。他在《中国智库发展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智库评估体系;他在《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阐明泰国需要借鉴中国在绿色能源上的经验和技术。今年3月,他还组织发行了《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泰文版。
在苏拉西的影响下,泰国政府在推出“泰国4.0”战略时充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苏拉西坚定地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利国利民。
【画外音】
“一带一路”不仅是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倡议,同样是一个共谋发展的平台。
【解说】
里约人说,当上帝在面包山上撒上霜糖的时候,就到了一年最好的季节。
里约人相信,在这个南美洲的门户,上帝眷顾着每一个角落。热带草原气候和背山靠海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里约热内卢秀丽的风光和无尽的活力,也塑造了它多重的身份。
里约是多种族的移民心中温柔的故乡,也是巴西第二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重镇,更是南美洲的文化中心和世界的艺术殿堂。
里约是现实和梦想的角斗场,它给了1300万人拼搏的机会,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舞台。
【同期】
卡瓦略:我叫埃万德罗·卡瓦略,今年43岁,我还有个中文名字叫高文勇。我出生于累西腓市,位于巴西的东北部。我是一名国际法学教授,就职于里约热内卢的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简称FGV。
【解说】
38岁以前,卡瓦略一直在巴西从事法律工作。2013年,他自费前往中国,成为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的一名访问学者。2016年回到里约后,卡瓦略加入了南美洲最大的智库瓦加斯基金会,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他现在是巴西在这个领域最前沿的学者。
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成立于1944年,负责为巴西的政府和企业提供权威的政策咨询。基金会有90多个研究中心,有3000多名常驻专家,每年发表6000余部学术专著,出版59部期刊。
一年前,卡瓦略成为了《今日中国》的主编。这是全球第一本介绍中国时政的葡语月刊,最新一期的主题是中巴友谊的起点。
【同期】
卡瓦略:我现在在里约植物园,这个地方,如此漂亮的一个地方,是由国王若昂六世建造的,这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巴西植物物种,但有一种植物却非常特殊——茶树。若昂六世邀请中国茶农前来巴西种植茶树,这发生在1812年,这就是中巴友谊的起点。
【解说】
20世纪初,为了纪念华人对巴西农业和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里约人将一座中式的亭子建造在蒂如卡公园的观景台。卡瓦略把亭子的照片用作了最新一期杂志的封面。
【同期】
卡瓦略: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一带一路”……
【解说】
卡瓦略的另一项工作是在基金会大学法学院授课,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征集过对中国的印象。
【同期】
学生甲:中国的科技发展得很快。
学生乙:污染,中国面临着环境问题。
学生丙:中国的优势是在于用自己的方式发展经济,而不是一味遵循别人的方法。
卡瓦略:巴西年轻人对中国是感兴趣的,但知识的匮乏仍然严重。当我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几乎没有学生知道那是什么。
我认为冷战仍然影响着老一代巴西人,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都来自冷战时期。中国在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但是很多老一代的巴西人,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很久以前。但中国已经远不是曾经的样子了。现在这个情况正在改变,一步步地改变。
【解说】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南美经济的领头羊。2009年以来,中巴两国在金砖机制的框架下开展了越来越密切的合作,贸易、投资、金融“三驾马车”呈现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
【画外音】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 埃万德罗·卡瓦略
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中国是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很多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
【解说】
2018年,卡瓦略自筹经费,创办了一档视频节目,取名《文勇谈中国》。
【同期】
工作人员:好的,一,二,三,开始!
卡瓦略:你好,丹尼尔……
【解说】
在新一期节目里,他邀请到巴西国际贸易领域的专家,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合作。在过去的一年,卡瓦略频繁往返中巴两国录制节目。迄今,《文勇谈中国》已经播出了六期。
【同期】
卡瓦略:每年中国都有一项重要的政治议程,那就是两会。
中国是开放的,现代的,创新的,富有创业精神,且拥有基于试验的高效治理。
律师和法律界的其他工作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解说】
这些年“一带一路”在巴西的影响越来越大,卡瓦略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他为当地机构解读中国政策,为中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为读者翻译中国书籍,涉及经济、法律、文化多个领域。
卡瓦略对“一带一路”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在向别人推介的时候,通常不说“一带一路”,而是说:
【画外音】
“一带一路一河”,里约就是河流的意思,里约扮演了一个大门的角色,连通了巴西和“一带一路”。
(字幕: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同期】
新西兰-中国关系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史蒂芬·杰柯陛
“一带一路”是一个重要的、能够促进贸易和发展的倡议。它给参与其中的国家提供了很多机遇。
【同期】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 彼得·卡戈万加
因为人类需要同舟共济。我们需要将所有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共同发展。
【同期】
日本前首相 鸠山由纪夫
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从而防范纷争于未然,构建地区和平,我认为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目的之一,我支持这一倡议。
【同期】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凯飒
这意味着对贸易流通环节的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有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责任。
【同期】
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所长 哈立德·拉赫曼
无论从地区发展上来看,还是从全球发展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都极其重要。
【同期】
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秘书长 希沙姆·齐迈提
它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倡议,打破了世界上基本的游戏规则。增强了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能源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同期】
联合国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 阿莉西亚·巴尔塞纳
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尤其是当它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
【同期】
哈萨克斯坦国防和航空航天工业部时任副部长 帖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六年了,故事才刚刚开始,“一带一路”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项目,但我们能够看到它在未来将会有巨大的潜力。
【同期】
俄罗斯普希金博物馆高级研究员 伊琳娜·扎哈罗娃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尽其所能,彼此理解,因为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
声明:
1、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如您在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不妥之处,可发送邮件至“cloud20150618@qq.com”或者在右侧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进行处理。
2、如遇本站资源无法下载、无法查看,或者其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