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_共3页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202X年6月5日下午,上海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处理专题培训第四讲在云端进行。第四讲由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明波副教授带来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两千多位学员在云端共同学习。

讲座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第三,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使命;第四,介绍了复旦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五级分类管理体系的做法;第五,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处置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

在第一部分,刘老师解读了教育部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指导纲要》的内容,同时,以英美高校为例,比较了中西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同。

在第二部分,刘老师讲解了“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即知识教育、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凝聚多元队伍形成合力开展工作的重要性。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需要联合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工作队伍、医疗卫生人员、行业专家顾问、学生朋辈骨干等,开展工作;对高风险学生进行预防干预,充分发挥导师的重要作用、学生同辈的互助作用、学工队伍的中坚作用。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使命。《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指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置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同时,对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和高级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有明确的规定。院系心理辅导员工作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宣传普及、测评筛查、谈心辅导、咨询转介、家校沟通和医疗转介六个方面。

复旦大学积极建构基于辅导员谈心工作的五级分类体系,工作效果良好,刘老师把复旦大学的做法介绍给学员。五级分类体系是:一级红色警报,需要即刻干预;二级橙色警报,需要即时帮扶;三级黄色警报,需要密切关注;四级蓝色,表明学生有困惑,需要定期关注;五级绿色,无预警,辅导员常规关心即可。

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处置工作中,辅导员如何排查重点学生,刘老师介绍了复旦大学的工作经验。当学生较长时间持续出现某些情况,比如,学业出现问题,人际方面孤苦伶仃,饮食睡眠无法正常等,提示可能出现慢性心理健康疾患或人格障碍,需要引起重视;当学生较短时间发生巨大的改变,如言语、行为和性情发生剧变,提示重大心理健康问题或重大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并且剧变发生持续的时间越长,重大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针对《危机识别歌》,对焦虑、抑郁、创伤、精神分裂、自伤和伤人这六类危机类型,刘老师一一举例说明,强调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干预中的作用。

最后,刘老师把QPR技术介绍给学员。Q就是询问,询问对方的困境和自杀意图;P是劝说,劝说对方寻求帮助解决问题;R是转介,将对方转介给关键机构人物。QPR技术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有非常好的操作效果,辅导员掌握这项技术,可以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和效果。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