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和建议_共3页

为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荥经县有常住人口131491人,60周岁以上老人27876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723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2.6%。目前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仅有120人,占失能、半失能老人总数的16.6%。我国养老服务模式推行的是以家庭作基础,社区当依托、机构作为补充,家庭仍是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基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都居住在家中,由子女、护工或者保姆照料,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二、面临问题

(一)居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一是数量庞大,且大部分由子女负责照料,特别是加大了独生子女的负担,如果家中有两到三个失能、半失能老人,负担尤为明显;二是护工、保姆的专业护理能力欠缺,无法给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优质、全面的养老照料服务;三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请人照料的费用一般较高,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机构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一是目前农村地区敬老院设施、设备、照护能力存在不足,专业的照护能力、人员服务水平,无法和大城市的养老服务机构相比;二是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不统一,均由市场自主定价,失能、半失能老人月平均收费在3000-5000元,一般农村家庭无法承担;三是持有养老护理员、养老评估师、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膳食与营养、养老顾问、社工证等专业技能证书的从业人员缺乏,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公办养老机构集中照护能力,实现每个县区都建设有失能、半失能照护中心,优先解决兜底保障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

(二)加强技能培训。省、市、县应每年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中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参与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从而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优化设施布局。重点在农村地区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互助式养老模式,为就近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活动场所、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等,既可以缓解老人在家的孤寂之感,也可以给子女一个喘息的机会。

(四)落实政策激励。国家、省、市、县应制定养老服务类考证一次性奖励、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年限补贴等政策,激励更多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五)链接各方资源。大力引导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参与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料照护、关心关爱行动中来,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模式。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