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主生活会四方面问题清单100条_共31页

2024年民主生活会四方面问题清单100条

一、在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

1.在“学深弄透”上依然不足。

学习中存在碎片化倾向,更多注重通读,精读却不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理解还不够深刻。例如,在学习全会精神时,系统性学习不够,对中央最新要求中的“关键点”“重点”及其提出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述未能准确把握,缺少全面融会贯通的能力。

2.理论学习“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对党的理论知识涉猎有限,未能全面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偶尔因工作繁忙、事务繁杂为由,放松了对理论学习的重视。在中心组学习中,偶尔出现“会上读一读、纸上记一记”的现象,缺少“入脑入心”的深入思考,未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3.政治理论学习“浮于表面,未入精髓”。

虽然积极参加各类理论学习活动,并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学习,但仍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对其核心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刻把握其逻辑主线和内涵深意,导致在实践中应用理论解决问题时略显乏力。

4.在“真学真懂”上仍有欠缺。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的重要论述理解不够透彻。例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思考与研究,对新时代适应*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尚未形成深刻认识。在应对复杂局势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和堵点的理解尚显浅薄。

5.大局观念“深度不够,广度不足”。

面对复杂问题时,从全局高度思考和谋划问题的主动性不够。例如,在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时,对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政治纪律执行中虽高度重视,但实际落实时,偶尔因任务紧迫或工作量较大而简化程序,出现降低标准的情况,反映出在执行政治纪律时“未一以贯之”的问题。

6.在践行“两个维护”上仍需发力。

尽管深知“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并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决策部署时,仍有不够坚决的表现。例如,有时因地方利益或工作困难,对上级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打折扣”和“搞变通”,未能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全力推进工作,在从政治视角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上仍需提升敏锐性和自觉性。

7.在“常学常新”上用力不足。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领会得还不够深刻。由于日常事务繁多,系统学习的时间被分散,深入研读的机会有限。例如,在学习*关于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时,存在碎片化、应付式的现象,难以从思想深处领悟其重大战略意图和实践价值。

8.政治站位未达“高线”。

尽管能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未完全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例如,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本质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逻辑认识不足,缺乏对“国之大者”的整体把握和战略洞察力。

9.践行“两个确立”尚存短板。

在学习“两个确立”的过程中,主要停留在理论认知和思想体会层面,对其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未能全面掌握。例如,在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时,难以做到系统思考和精准施策,导致理论学习的成效未能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

10.对意识形态斗争的认识还不深刻。

在应对意识形态斗争时,对其长期性和复杂性理解不够全面,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仍有提升空间。例如,以往认为只需按照中央要求完成工作即可,未能从“两个确立”的政治高度深入剖析问题,对一些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研判。

11.在贯彻决策部署时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

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时,有时措施精准性欠缺。例如,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时,受部门利益的束缚较多,“上下一盘棋”的整体观念树得不够牢固,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划和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方面,还需加大探索新路径、新办法的力度。

12.在“学以致用”上未能落到实处。

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和形势研判不够精准全面,用政治眼光分析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不足。例如,在应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些挑战时,对形势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把握不够,未能将“政治三力”内化为高效的思想工具和实践方法,影响了工作成效的提升。

13.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学习不够深入。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重要论述,还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例如,在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相关部署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对重大舆论引导工作的敏感性和主动性不足,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4.在“大局观念”上仍有欠缺。

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时,处理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不够妥当,时有偏重局部利益的倾向。例如,在落实某些跨区域协作项目时,未能从全局出发主动协调各方,遇到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时,推动落实的态度不够坚决,缺乏迎难而上的魄力。

15.在“学以致用”上成效不足。

能够主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观点和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结合创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仍显不足。例如,在政协工作中,民主监督机制存在完善空间,部分委组活动参与度较低,未能将党的理论充分转化为工作新思路。此外,对党g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将纪律意识内化为日常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导致作风建设与实践工作脱节。

16.政治理论学习“浮于表面”。

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缺乏钻研的精神。例如,对于一些重要政策文件,只是通读一遍,未能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如何落实到廉政建设和作风整顿工作中,导致在推进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理论支撑不够充分,行动指导欠精准,工作成效未达预期。

17.在理论学习“系统性”上有所欠缺。

日常学习以参加读书班或理论中心组学习为主,偏向“广泛涉猎”,但精读深研不足。例如,在学习某些重要政策文件时,未能以系统化的方式开展“联系实际学”“跟进研讨学”,思想深处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学习未能形成连贯性和深度,未将理论学习融入工作实践的全流程。

18.在“政治站位”上尚需提升。

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时,有时存在变通行为,未能从全局视角深刻思考。例如,在推进*政策落实时,因担忧基层执行阻力,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推进方式,导致政策落实步伐滞后,未能全面、高效地推动问题解决,反映出政治站位和全局观念不足的短板。

19.在“学以致用”方面成效不足。

未能始终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工作谋划全过程。例如,在制定重要决策时,未能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导致攻坚克难的手段不够丰富,面对复杂局面时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

20.民主集中制执行有“温差”。

在落实民主集中制时,有时因不愿引发矛盾,表现出“随大流”的倾向。例如,在领导班子讨论重要事项时,对于部分一把手或领导的提议,即使内心有不同看法,也因担忧影响关系,未能主动提出反对意见,表现出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够彻底的情况。

21.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需进一步发力。

尽管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引导不够和要求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分管部门工作中,对同志们的思想教育引导不够到位,未能以更高标准要求他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推动“两个维护”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示范和引领作用。

22.在“理论深学”上用力不够。

虽然能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但在学习过程中,对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实质未能深刻把握。例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理解较为表面,难以将其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导致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时存在短板。

23.在理论钻研和政治敏感上仍有差距。

尽管能够按时参与党组集体学习和开展个人自学,但对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最新成果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次。例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理解不够深入,对党的“六项纪律”的学习未能做到逐条细研、全面把握,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应用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亟待提升。

24.思想政治建设抓得不够扎实。

对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例如,个别干部在政治修养上有所松懈,政治定力不足,政治免疫力欠缺。*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查处,从根本上反映出政治意识松懈的严重后果,这正是忽视思想政治建设的典型教训。

25.在“政治警觉性”上需进一步提高。

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警惕性和鉴别力有所不足。例如,对意识形态领域涌现的新动向和新问题,未能及时研究和深入分析;对一些不良思潮和错误言论的应对手段缺乏针对性,对违反纪律规矩的现象未能做到“抓早抓小”,处理方式略显被动,缺少高效有力的应对举措。

二、在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

1.在参加组织生活方面缺乏主动性。

有时因工作压力较大、时间紧张,对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足,主要依赖组织安排的例会和学习活动。例如,在支部主题活动的开展上,未能主动向书记提出建设性建议,也缺乏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的热情,反映出参与度和主动性仍有欠缺。

2.在思想认识上仍需深刻领会。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缺乏深度,对“两个结合”和“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重要论述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未能真正融入思想与行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学习与业务推进脱节,未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3.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不够扎实。

尽管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与群众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例如,在制定某些政策时,由于对群众的需求了解不全面,未充分考虑其实际困难,导致部分工作推进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未达预期。

4.在克服享乐主义上仍需加力。

对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抵制态度不够坚决,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化。例如,在工作中,对服务意识的重视有所下降,偶尔流露出追求舒适的倾向。思想上对不符合党员身份要求的行为警惕性降低,未能始终保持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形象。

5.在服务群众能力提升上存在短板。

面对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和社会新变化时,缺乏创新举措。例如,在推动*工作中,虽然采取了一些传统手段,但因对市场规律和新兴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和工作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在抵制奢靡之风上有所松懈。

在人情往来上,有时追求“面子工程”,讲排场、讲大气、讲关系。例如,在与同学朋友交往时,容易产生虚荣心和攀比心,过分注重迎来送往、礼尚往来,甚至在某些场合显得忙于交际应酬而忽略了工作本身,反映出思想作风还需进一步端正。

7.在工作作风上务实不够。

虽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例如,在处理部分工作时,偏重“数字亮眼”“场面壮观”,忽略了对基层实际需求的关注,导致调研不深入、统筹不周密、督办不到位等问题。有时解决问题时表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性,难以形成系统性方案。

8.在联系群众方面显得疏离。

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不够深入,对群众的首创精神缺乏重视。例如,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往往局限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偶尔有新想法也未付诸实践。与群众的思想交流较少,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安排工作时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反映出群众观念还需强化。

9.在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不够彻底。

能够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布置多、检查少、落实弱的现象。例如,有时习惯于通过会议或文件推动工作,缺乏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对于基层的困难和实际问题,缺少创新性的应对措施和系统性解决方案,偶尔表现出“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僵化模式。

10.在践行“民本思想”上需加强自觉性。

安排工作时,偶尔显得过于急功近利,要求下属绝对服从,而忽视了对方的实际情况。例如,在批评他人时,表达方式较为直接,未充分考虑对方感受,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同时,对于一些初露端倪的不良现象,认识不足,未能及时防微杜渐,偶尔流露出“水至清则无鱼”的放任态度。

11.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频率有待提高。

对于双重组织生活和党日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参与热情不够高。例如,偶尔因工作繁忙而未能主动融入组织生活,未完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在履行党员职责时表现出松懈现象。

12.考察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

目前的考察评价机制侧重于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和资料审查,缺乏针对性强的量化指标。例如,对于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敬业精神虽有大致把握,但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考察对象的真实水平,导致考察结果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不足。

13.在党内政治生活上以上率下作用不够突出。

班子成员履行党员义务的标准还需提升。例如,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生活时,主动性和频率不够,个别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缺少“红脸出汗”的力度。有时将工作指导讲话代替讲党课,班子成员之间以及与普通党员之间的谈心谈话也不够深入和经常。

1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力度需加强。

尽管党委班子能够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规矩,但部分成员在党员活动中表现出缺勤现象。例如,有同志未能坚持参加党小组活动和志愿服务。此外,相互批评流于表面,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不愿开诚布公,未能及时指出问题并改进。

15.对标先进的意识有待强化。

部分单位在工作中缺乏与先进地区对标的勇气,仅满足于“过得去”,未追求“过得硬”。例如,面对重点项目推进时,与上级部门沟通不足、争取不力,导致资金和资源流失,错失发展良机。

16.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不足。

部分同志在工作状态上显得松懈,面对问题时缺乏主动担当。例如,有同志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满足于完成基础工作,对复杂问题敷衍应对,导致行动缓慢、落实不力,工作推进缺乏动力和效率。

17.在“危机意识”上有所欠缺。

部分同志存在“固步自封”的心理,习惯于守住过去的成绩,忽视竞争的压力。例如,在看到其他单位超越本单位时,不是积极迎头赶上,而是“视而不见”,缺乏危机感和责任心,未能在发展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持续保持竞争力。

18.在改革创新上表现出“保守心理”。

部分干部在重大机遇面前,未能果断决策,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倾向。例如,在应对新任务时,思想拘泥于传统模式,习惯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缺乏勇闯新路的魄力和敢为人先的担当,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19.在“落实力度”上尚显不足。

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面对紧急任务和复杂工作时,行动迟缓,执行力不强。例如,对于上级多次布置的重点工作,未能第一时间推进,表现出“拖一拖、缓一缓”的消极态度,反映出责任意识薄弱,没有将工作视为自己的职责所在。

20.在推动创新上缺乏实效。

虽然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尽心尽力,但往往困于事务性工作,未能在创新上拿出亮眼成绩。例如,在尝试新思路、新方法时,缺乏深度谋划和实践突破,工作创新性不足,难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独特亮点。

21.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主动性不足。

对党组织安排的会议和活动,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例如,在近期一次民主生活会中,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发言缺乏深刻剖析,未能有效带动其他党员深入认识和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表现出组织生活参与的被动状态。

22.在“深入基层”方面仍有不足。

虽然下基层调研频率较高,但主动性和深入性仍显不足。例如,在调研时,关注的多是自身关心的问题,未能充分倾听群众的真实诉求,缺乏“群众至上”的理念。在了解基层情况时,更多依赖于听取汇报和抽查,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于基层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关注较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举措不够有力。同时,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管理力度不够,对其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的监督未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反映出抓基层管理的细致度和深度仍需提升。

23.在“党性锻炼”上未做到常抓常新。

对党性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未能将党性锻炼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例如,在推进某些重点工作时,更注重任务完成,而忽视以党性为引领的自我提升,导致党性修养未能持续深化,与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标准还存在差距。

24.在“推动落实”方面存在不足。

班子成员能够严格对标廉洁从政要求,但在推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未能始终保持“亲力亲为”的劲头。例如,在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时,安排和布置较多,但亲自下到一线检查督促较少,导致工作成效打了折扣。比如,在推动民生项目时,前期部署虽然全面,但在遇到困难时,解决的效率偏低,未能快速推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25.在“工作振奋度”上有所欠缺。

在工作推进中,部分同志满足于已有成绩,缺乏对标先进的意识。例如,在面对繁重的任务时,更多停留在基础性工作上,对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处理缓慢、效率不高,导致整体工作进展不够理想,难以形成亮点和突破。

三、在带头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

1.在“廉政风险防控”上缺乏系统性。

廉政风险防控理念不够科学,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影响了实际效果。例如,在防控过程中,部分部门更注重查找客观性风险,却忽视了对主观性风险的防控;对普通干部的廉政风险关注较多,但对“一把手”等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不足。这种“避实就虚”的做法降低了整体廉政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和效能。

2.在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方面欠主动。

对领导班子的监督未能做到严实有力。例如,基于“感情面子”,认为班子成员素质高、纪律意识强,便默认不需要更多的监督。特别是在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忽视了对领导班子的日常监督,导致某些问题苗头未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处理。

3.在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上表现不足。

在工作中习惯于沿袭传统方法,创新能力显得薄弱。例如,在推进单位信息化建设时,虽然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推进中,技术与业务流程的结合深度不够,导致信息化手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单位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4.在执纪问责上存在“宽松软”现象。

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不够严格。例如,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提醒不够及时,导致小问题逐步演变成大问题。今年发生的*事件就暴露出制度执行“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头”的问题,反映出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的明显不足。

5.在“斗争精神”上显得不足。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逢山开路”的决心和“敢于亮剑”的勇气。例如,部分深层次问题因担心得罪人或担责任而未能及时处理,对不良现象和违规行为的反应略显迟缓,导致矛盾积累和问题扩散,影响了单位的良好风气和形象。

6.在选人用人上“重才轻德”。

在干部选拔中,尽管注重工作能力和业绩,但对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关注度不足。例如,部分选拔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而忽略了党性锤炼和道德品质的考察,导致选拔出的干部综合素质不够全面。

7.在廉政教育引导上方法单一。

廉政教育的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例如,更多依赖传达文件、通报案件等常规手段,未能充分利用身边典型案例开展深刻的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受到触动。教育内容未能真正“入脑入心”,影响了廉政教育的实际成效。

8.在纪律建设方面力度不足。

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提醒和警示教育不够频繁,部分干部纪律意识淡薄,缺乏对党规党纪的敬畏之心。例如,有干部未严格落实*相关规定,甚至出现违规发放补助、违反“八项规定”等问题,反映出对纪律执行的刚性约束力还需加强。

9.在反腐倡廉工作上仍需加力。

部分干部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缺乏清醒认识,存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的现象。例如,仍有干部充当“保护伞”,甚至卷入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导致被党纪国法严惩,暴露出在持续高压反腐上的力度还有不足。

10.在干部作风建设上仍有问题。

少数干部存在庸懒散拖、吃拿卡要的不良作风。例如,群众举报个别单位仍然存在*问题,这反映出在纠治不作为、慢作为等顽疾上措施不够有力,干部队伍的作风整顿还需进一步深化。

11.在遵守政治纪律方面缺乏主动性。

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但在生活中,对互联网或周围人群中的不当言论未能及时开展有效批评。例如,面对一些错误思想倾向,缺乏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进行深刻分析的自觉性,反映出对政治纪律的主动维护仍需增强。

12.在组织纪律执行上存在“温差”。

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班子团结,但与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沟通不够深入。例如,与一般干部的谈话多围绕工作任务和成绩,较少涉及思想根源和不足,未能通过深度交流触及灵魂深处的问题,导致组织纪律的执行力度在频次和深度上还有欠缺。

13.在“廉洁纪律”执行上仍有提升空间。

工作中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能够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相关要求,自觉抵制各类不良风气,杜绝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注重以良好家风带动清正廉洁的作风。但作为*,在协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方面主动性不足。例如,在具体工作中,协调机制未能完全打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尚未全面显现。

14.在“群众纪律”践行上深度不够。

能够树牢群众观点,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例如通过座谈、调研等形式,与扶贫责任单位开展交流,严格遵守调研纪律,做到轻车简从。但在联系基层的广度和深度上仍有不足,例如尚未全面覆盖*的基层单位,与干部职工的座谈多集中于政策宣讲,缺少深入探讨群众实际需求的针对性交流,导致联系群众的方式显得单一。

15.在“工作纪律”落实上仍有短板。

始终坚持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制度办事,严格遵循程序规定,确保工作的合规性与规范性。然而,在对*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的学习上仍显不足。例如,对于某些具体程序和规定,学习多为“现学现用”,未能形成系统全面的掌握,影响了对相关工作纪律的精准落实,反映出在制度学习上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16.在“生活纪律”落实上存在松懈意识。

能够自觉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例如,主动净化朋友圈、社交圈,严格要求家人及亲属,不让任何违规违纪行为有机可乘。然而,勤俭节约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在到*参与*工作后,面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时,深刻感受到思想上的冲击和差距,认识到自身在生活作风上的警觉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17.在“警示教育”开展上深度不够。

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的方法单一,深度和覆盖面有待加强。例如,在*单位中,利用身边案例进行以案警示、以案说法的力度不够均衡,未能形成全覆盖的教育效果,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未能在思想上受到真正的震撼与触动。

18.在“家风建设”上细致度不足。

虽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但在亲属子女的管理和监督上仍显不足。例如,对家人的教育多以一般性指导为主,未能深入到具体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导致家教家风的细致性和严谨性不足,未完全发挥家庭建设在廉洁自律中的重要作用。

19.在“廉政教育”引导上创新性不足。

廉政教育方式较为单调,未能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例如,更多依赖传达文件和通报案件的传统方式,而在深入挖掘身边典型案例、触及党员干部思想灵魂方面成效不显著,影响了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在“监督协调”上机制不畅。

纪检监察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仍需优化。例如,个别工作部署存在不同步的现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及时,导致监督执纪与审计、执法等专项监督之间未能形成“无缝衔接”。此外,巡察成果的纵向与横向共享不足,多种监督力量的合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反映出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仍需完善。

21.在“廉政文化建设”上形式单一。

廉政文化传播渠道较为狭窄,主要依赖传统方式,如宣传栏、会议文件等,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例如,单位内部缺乏具有创新性和标志性的廉政文化活动品牌,难以营造浓厚的廉政氛围,廉政文化的传播渗透力和感染力未能充分发挥。

22.在“纪律执行”上出现松动现象。

在执行党的纪律规定时,偶尔因人情世故导致标准降低。例如,在考勤管理中,对于关系较好的同事出现的迟到早退现象,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反映出纪律执行存在松懈,间接削弱了纪律的威严性和从严治党的公信力。

23.在“纪检政策宣传”上缺乏深入解读。

对纪检监察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贯力度不足,未能做到细致入微。例如,对于一些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仅停留在表面传达,未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其内涵,导致部分干部在执行政策时出现理解偏差,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风险。

24.在“廉政风险防控”上细节缺失。

尽管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方案,但执行环节仍有疏漏。例如,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筛选仅停留于资质文件的审查,未对其商业信誉和廉洁记录进行深入核查,暴露出监督机制不够严密的问题,增加了廉政风险的隐患。

25.在“廉洁教育”方式上创新不足。

廉洁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未能真正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感和共鸣。例如,在近期的一次专题活动中,仅采用传统的案例宣读方式,未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开展互动式教育,导致教育效果不佳,难以将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四、在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1.在“责任落实”上存在偏差。

对党委成员主体责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党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例如,在履行职责时,片面认为自己不分管党建,导致对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缺乏深入思考和谋划,未能充分发挥班子核心作用,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2.在“党内监督”执行上存在漏洞。

党内监督机制执行不够严谨。例如,在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过程中,审核报告内容时未深入调查核实,导致监督环节流于形式。一些潜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因缺乏有效监督而未能及时发现,削弱了党内监督在从严治党中的实际作用。

3.在“一岗双责”落实上力度不足。

作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在履行“一岗双责”时,更多关注业务工作,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落实停留在会议部署上,对分管部门的督促检查不到位。部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被当成附带任务,未能真正做到“抓实抓细”。

4.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上缺乏深入。

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例如,在强调管党治党的责任时,更多停留在会议布置和文件传达上,对具体工作的跟进检查不够,经常性指导不足,导致主体责任未能全面落地。对从严管党治党的认识和行动上还需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5.在“管党治党”上力度不够。

作为主体责任的引领者和执行者,落实成效不够突出。例如,由于业务繁忙,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度不均衡,部分工作被交由分管同志处理,自己缺乏深入研究部署。特别是在农村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上,监督和教育力度不足,“动真碰硬”的措施较少,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

6.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宽松软”

在干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重任务轻管理,重考核轻激励,忽视了干部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例如,在引导党员干部勇担重任、敢于吃苦方面,缺乏足够的创新办法,领导班子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不够深入。权责挂钩机制尚不健全,对执行力差、推进工作不力的干部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对于这些干部,未能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亮剑”,缺乏深入的问责和有效的调整,使得责任落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7.对基层党组织从严治党指导不足

在联系基层党支部时,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基层党支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时,我未能及时提供有效的策划思路,也没有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支持,更没有对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与跟进。结果,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党员的思想意识未得到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能力也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8.“一岗双责”缺乏“硬约束”

虽然年初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做了部署,也进行了定期检查,但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松懈。例如,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指标要求过于宽松,认为自己已提醒到位,叮嘱过了,实际上,很多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督促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也没有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严”要求认知不够深刻,执行力度明显不足。

9.真抓实管的责任意识缺失

作为部门领导,我未能在落实“一岗双责”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在对分管部门的领导、检查、督促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上,不够全面细致,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干部职责落实、责任明确等方面,措施不够具体,责任链条不够清晰。在面对个别干部的苗头性问题时,我未能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敲警钟”,导致某些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偏差,未能及时进行纠正和干预。

10.队伍建设“薄弱环节”未能有效填补

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工作过于集中在日常业务上,忽略了思想建设。例如,关注工作多、对思想建设关注少,未能真正做到“八小时以外”对干部的思想工作进行引导。特别是在帮助党委选拔人才和进行用人上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例如,个别分管岗位无专门负责人,及时汇报工作存在困难,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种情况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队伍建设的“短板”仍未得到有效弥补。

11.监督考核存在“层次欠缺”

在对主体责任的监督过程中,监督范围过于局限,力度亦显不足,方法较为单一,未能将责任制度的刚性约束覆盖到党内权力运行的所有环节和层面。尤其在党员监督、群众监督、网络媒体监督等多元化手段的综合运用上,存在明显的短板,致使对权力的监督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例如,虽然有一定的监督措施,但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社会力量,使得党内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12.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功能未尽显

某些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仍未能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部分党组织虽然在基层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导致这些活动未能激发出党员的主体意识,未能有效推动工作落实。特别是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党组织的作用未能达到预期的战斗堡垒效果,未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3.新兴媒体在从严治党宣传中的“空白”

在信息化时代,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平台等新兴媒体来加强从严治党的宣传。例如,在单位官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从严治党的相关宣传内容更新不及时,且多以文字形式为主,缺少视频、图文、漫画等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多媒体元素,这使得党的思想和政策传播无法产生足够的社会关注,难以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影响了从严治党政策的传播效果。

14.“一岗双责”落实“软弱无力”

作为班子成员,虽然对分管科室的监管和教育工作有所部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显得力度不够。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平时主要与分管干部讨论业务工作,忽视了对思想动态的关注,缺少针对性谈话和提醒。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使得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出现偏差,影响了整体工作效能。

15.主动发现问题的“懒散心态”

在日常工作中,我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上级的指示和问题反馈,缺乏主动排查潜在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未能提前组织自查自纠,对一些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费使用不透明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直到上级审计时才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单位的形象,也削弱了从严治党的工作成效。

16.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失真”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中,我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性,未能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进行部署与安排,对责任的落实也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尤其是在保密工作中,虽然提要求多,但在实际督促落实方面显得不到位。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时,更多的是提出要求和做指示,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的意识不强,日常监督管理措施如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运用不充分,导致压力传导的效果未能充分体现。

17.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空洞化”

尽管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的工作安排时,基层党组织做了一定的传达学习,但仍缺乏将这些精神和要求与实际工作结合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推动“政协工作实际”的落实时,未能很好地将政策精神与实际情况结合,缺乏操作性的具体举措。这导致基层党建工作未能切实形成影响力,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未能得到完全发挥。

18.“两个责任”压实的力度不足

尽管我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进行了亲自部署、过问重大问题和重点环节,但在落实“两个责任”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风险防控和惩防制度的具体落实上,细节把控显得不到位。对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督促检查过于依赖听汇报和看资料,缺乏直接的、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对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的真实情况掌握不够全面,也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深入的检查机制。

19.管党治党“政治担当”缺失

未能树立起“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缺乏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的意识。尽管党风廉政建设有一定的进展,但我对党建工作的谋划和定位仍然存在短板,未能全面高效地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部分基层组织对党建工作还停留在“量”的完成层面,忽视了“质”的提升,导致整体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弱点和差距,特别是在家混改企业党建工作中,未能形成成熟的体系。

20.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虽然在自己的廉洁自律上做了要求,但对全局党风廉政的抓落实仍显不足。虽然定期谋划党建工作、纪律建设的部署,但具体的工作载体、检查督促机制仍然存在空缺。过于注重常委分工,认为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实际上,相关工作的跟进和落实仍显“轻描淡写”。在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过程中,仍需要更多的实践细节,真正做到落实到位。

21.对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的“疏忽”

在党员干部的管理工作中,未能及时建立起有效的思想动态监测机制,致使某些潜在问题未能在初期得到遏制。例如,某年轻党员在面对繁重工作压力时,未能及时发现其思想上产生消极情绪,对廉洁自律的要求放松,从而影响了工作态度,导致出现一些敷衍了事的情况。这个问题暴露出我在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时,未能及时关心和引导党员的思想动态,忽视了对党员思想教育和心理关怀的有效安排,造成了部分党员思想上的松懈。

22.从严治党责任分解的“模糊”

在部门工作安排中,虽然提到了从严治党的任务,但缺乏明确的责任分解,将相关任务的具体落实和职责划分至各个岗位和人员。举例来说,在一次专项整治活动中,由于责任分工不清,出现了部分工作没有明确负责人,甚至出现了责任推诿的现象,导致整治进度迟缓,效果不佳。这反映出我在责任体系构建方面的欠缺,未能清晰、细致地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影响了整体工作推进。

23.基层治理工作缺少“系统性”和“精准度”

尽管我在推动基层治理时,强调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生硬管理”方式,向“治理”转型,但仍存在许多待改进之处。例如,在推动城乡融合治理模式时,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定向导航作用发挥不够,未能实现精准引导。同时,治理工作中的“全周期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实,整体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4.政治建设的“执行力”不足

虽然我始终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但在具体落实时,班子成员未能以身作则,真正抓好分管领域的各项工作,效果欠佳。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中,对于部分党员干部缺乏进取心、精气神不足的情况,未能充分调动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去攻坚克难。例如,在推动某些重点工作的过程中,党员干部未能展现足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未能充分激发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25.主体责任的落实存在“空档”

作为领导干部,虽然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并尽力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存在。例如,在下属干部的教育管理方面,虽然注重任务的完成,但过于侧重业务工作,忽视了对干部思想作风和廉洁自律的教育引导。这导致部分干部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对单位形象和整体工作氛围造成了负面影响,显示出我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对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疏忽。

26.党员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在党员发展质量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例如,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未能严格把关,个别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未达到标准。同时,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的教育和培养方案,导致部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不高,影响了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存在不足,亟需加强机制建设和质量管控,提升党员整体素质。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