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思考_共6页
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全面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地域特点、群众所需和中心工作,持续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开创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共同构筑诚信重礼、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
一、必须党建引领、协调联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由单打独斗到融合发展转变。一是“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县级党委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是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基层延伸的中坚力量。要把文明实践活动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在系统谋篇布局中夯实县、乡、村书记责任,做到文明实践重点工作书记第一时间听取汇报、重大问题书记第一时间拍板决策、重要活动书记积极参加,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拓展。二是工作机制要实现三级联动。完善的工作体系是文明实践工作开展的机制保障和重要依托。要按照“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架构,建立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网络,由镇(街)党(工)委书记任实践所所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实践站站长,配备专职文明实践专管员,形成县委统一领导、中心统筹调度、部门协同配合、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实践活动要注重互融互合。融合发展、融合推进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的重要路径。要注重与破解乡村“十化”突出问题相融合,动员群众通过参与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注重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相融合,积极参与隐患排查、矛盾调处、扶贫助困、应急救灾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要注重与项目建设、城镇提质等工作相融合,以文明实践的具体成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必须整合资源、发动群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由一方独唱到众声合唱转变。一是整合本地资源,打造文明实践活动主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建在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要建在哪里。要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等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体育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平台,依据居民聚集程度,就近就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增强群众可及性、便利化,力求让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设施用起来、人气聚起来。二是拓宽参与渠道,打造文明实践活动大部队。科学完备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是文明实践的有力保障。要以志愿服务“总队+常备队+小分队”模式,建立“1+10+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体系(“1”即县级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书记任总队长;“10”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10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N”即若干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引导党员干部、民间能人、网络达人、退伍老兵、乡贤模范等爱心人士通过社区注册、单位注册、网上注册等多种形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着力打造一支能力强、活力足、动力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努力实现“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打造文明实践活动聚合力。结对帮扶是文明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度融入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要完善“联动帮扶”架构,实行“机关+社区”“机关+所(站)”联系帮扶机制。结合实际实行机关单位分包制,组织机关单位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个单位分包一个社区文明创建,帮建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一支志愿者队伍,孵化一个志愿服务品牌,以结对帮扶实现文明实践活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
声明:
1、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如您在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不妥之处,可发送邮件至“cloud20150618@qq.com”或者在右侧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进行处理。
2、如遇本站资源无法下载、无法查看,或者其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