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_共11页

市科技局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各位同志:

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们科技部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我市科技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一、领悟两会科技要义,锚定科技创新新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摆在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为我们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两会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要求我们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我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争取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

(二)科技创新生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是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两会提出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加强科技政策的统筹协调,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以创新质量、贡献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新创业。

(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两会强调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作为科技部门,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会科技要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二、分析科技发展态势,正视现存短板与难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2024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投入的持续增加,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xx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xx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个。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支撑。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xx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科技创新的一些关键指标上仍有较大差距,如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二)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市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一些障碍。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不足,风险投资、科技金融等支持体系不完善,也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尚未得到充分激发。

(四)国际科技竞争压力增大。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市在国际科技竞争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些发达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封锁和打压,我市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和开展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此外,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市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市将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践行两会精神,推进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

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推进我市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整合全市科技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和监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二)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科技研发经费的比重。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针对我市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卡脖子”技术清单,明确攻关目标和任务,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吸引市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和人才参与攻关。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借助外部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四、完善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为完善我市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加强科技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投入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请、维权、评估等全方位服务。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

(三)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强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机制,提高科技成果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咨询、技术评估、成果推介、技术转移等一站式服务。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产学研深度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库,定期发布产学研合作需求信息,促进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对接和实施。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人才引育,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

为加强我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优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大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的补贴、奖励和科研启动经费等。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引进手续,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招聘对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人才引进活动。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支持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企业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实践锻炼,建立人才实践基地,为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

(三)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人才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加强科研诚信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科研氛围。尊重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劳动成果,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建立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贡献和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加大人才奖励力度,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奖、科技成果转化奖等,对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完善人才薪酬待遇制度,提高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志们,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努力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谢谢大家!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