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培训班发言材料_共4页
基层治理培训班发言材料
省第**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的善治乡村。围绕建设“善治乡村”目标,**县聚焦解决乡村治理频道转换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根本性问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将基层治理效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原动力。
推动功能聚起来,让治理更有力。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乡村社会治理全过程,以开放融合理念整合资源、整合力量,着力把党建工作“做进去”,把治理资源“带起来”。一是组建“四大中心”,推动治理体系由散到聚。围绕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在不改变原有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在乡镇组建党群服务、建设发展、社会事务、依法治理“四大中心”工作平台,同步设立“四大中心”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工作链上、党员凝聚在工作链上。实行人员集中办公、业务齐抓共管,“平时按分工,紧时有统筹”灵活运作模式,并建立联片包村机制,增强镇村协同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发挥“大工委”“大党委”统筹优势,推动治理力量由碎片化到协同化。纵向建立“县—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楼栋”五级“邻里先锋”梯队,横向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关、国企、非公、社会组织等单位党员任兼职委员,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监督和党建指导双重责任,建立共驻共建单位“六联动”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推行“大工委”列清单—群众下订单—“大党委”派订单—部门单位接单的“订单”服务模式,引导优势资源定向输入,合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三是强化“善治”人才支撑,推动治理能力由弱到强。围绕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高校+县委党校+片区中心校+农民夜校”为载体的镇村党员干部四级培训体系,有效提升镇村干部抓基层治理整体能力。坚持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头雁工程”18条措施,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考一评”星级评价管理,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村培镇管县备案”和“导师帮带”制度,每个村动态保持3名以上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激发能人治村活力。
引导群众动起来,让治理更有效。乡村基层治理,最重要的是激发内生动力。**县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厘清“政府该放、农村能管、农民能干”事务,把农村建设发展自主权交给村民。一是赋能强村巩固提升村民治理主体地位。坚持把强化村级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作为基层治理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各类组织机制,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经济组织负责人,同步推行村(社区)“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推进农村赋权明责,赋予村(社区)建设权、管理权、发展权和监督权,强化村级党组织在经济发展、资金支配、工程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自主支配、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权限,小型工程直接让农民自治自管,有效激活村民“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二是“三村”议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聚焦乡村社会治理和建设群众积极性不高、空心化等现状,探索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本地村”开会议事、“外地村”远程议事、“网上村”线上议事的“三村”社会治理议事机制,发挥各类理事会共商共议、监督管理作用,增强广大村民对乡村治理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最大限度团结凝聚本地村民、外出村民和网上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为“空心村”注入自治活力。三是信用“软约束”打造乡村治理“硬抓手”。聚焦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约束力不强问题,建立农村“信用七条”评价标准,构建“信用信息采集、等级评议、结果应用”等于一体的农村信用治理体系,将评议结果作为批准村民申请参军、入党、贷款等项目审查的重要依据,实现信用赋能移风易俗。如将村民信用等级评价与“**家嫂”星级评定融合,把信用治理成果作为推荐家嫂就业的重要参数,对诚实守信的家嫂优先推荐就业,以德换得,润物无声促治理。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
声明:
1、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如您在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不妥之处,可发送邮件至“cloud20150618@qq.com”或者在右侧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进行处理。
2、如遇本站资源无法下载、无法查看,或者其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