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写材料,但不折腾人——谈谈写手眼里的好领导_共5页

重视写材料,但不折腾人——谈谈写手眼里的好领导

【核心观点】

现在,很多年轻干部都害怕写材料,究其原因,怕苦、怕难、怕被标签化占有很大成分。但真正走上写材料这条路、吃上这碗饭之后,往往怕的并不是“写”,也不是材料多、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是怕领导——一怕“批”,二怕“猜”,三怕“变”,本质上是怕折腾。工作折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折腾人。折腾,或许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相对于写手来说,领导处在上位,又是文稿的主人,更应对写手多一些关爱支持。毕竟稿子是人写出来的,越是重视文稿,越应关爱写手。领导给点儿阳光,写手就会灿烂,心怀感恩、干劲倍增。

在体制内,人们常把擅长写材料或者专司文稿工作的人称作“写手”。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写手——参加工作以来,从高等学校一路写到群团组织、党政机关,“五进五出”办公室(厅),还要加上一个研究室,即使当上了部门领导、地方领导,也从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笔。

我长期爬格子、写材料,各种各样的苦和难都经历过,深知写手不容易。现在,很多年轻干部都害怕写材料,究其原因,怕苦、怕难、怕被标签化占有很大成分。但真正走上写材料这条路、吃上这碗饭之后,往往怕的并不是“写”,也不是材料多、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是怕领导。我体会,写手们对领导普遍有“三怕”:

一怕“批”。如果写手不用心、不尽力、不负责,稿子写不好、交得迟,甚至出现低级错误,的确该批评。但有些情况下,稿子写不好并不完全是写手的责任,挨批多少有点儿冤,正如前些年我看见过的一条短信:

写信息的,起早贪黑夜不能寐,任务完不成想死的心都有;

编信息的,稿子看不顺眼立即扔纸篓,劳累一天的心血啊;

批示信息的,你写好了他指示你继续努力,写少了批评你工作不行,他从不思考自己的工作哪有特色,上不了信息诿过写信息的不努力。

这条短信,我是从一位在大机关分管信息工作的领导那儿得到的,应该是基层信息员发给他诉苦的,确实说出了很多信息员的心声,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心里话。信息只是“材料家族”中的“小老弟”,那些扛大稿的写手,心里的委屈憋屈可能会更多。

二怕“猜”。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为领导提供文稿服务,最重要的是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但有的领导并不注重与写手的沟通交流,交代文稿任务就那么三言两语,有的时候还转了好几手,甚至只下任务、不提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领会领导的意图只能靠“猜”,这就每每让写手抓瞎犯难。

三怕“变”。有的领导对自己的文稿讲话稿还没考虑成熟、交代清楚,就让写手先捉刀。写手好不容易拿出初稿后,领导的想法又变了,甚至要变上好几回,要交稿了、快开会了还在变,这就导致写手不得不写了又写、改了又改,不得不点灯熬油、玩命赶稿。

这“三怕”,看起来是怕领导,本质上是怕折腾。工作折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折腾人。折腾,或许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写手出身的我,现在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所以,今天我想站在写手的立场上,为他们代代言、说说话,诉一诉他们心里的苦和难,谈一谈他们心目中的好领导。恳请看到这篇文章的领导们,能够对写手们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体谅关爱,这对于改变机关写手的“写作状态”以至于改变机关单位的“写作生态”非常重要。

邓小平同志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在我的“材料生涯”中,直接间接服务过很多领导。真正有水平的领导,都是能说会写的,对文稿和文稿工作都非常重视。但重视归重视,做法各不同。比较典型的做法,大致有这么三种:

第一种:亲自主持重要文稿起草,给思路、定提纲、提要求。采用这种做法的,就是写手心目中的好领导。遇到这样的领导,实乃写手之幸!领导给思路,写手就不会走岔路,甚至连弯路也不用走;领导先把提纲定下来,写手就可以照图施工,即便写作水平与领导要求有差距,一时之间没能写到位,拿出初稿后还需要来来回回改上好几通,往往也用不着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在给思路、定提纲的基础上,领导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比如篇幅长短、文稿风格、典型事例等,更有利于写手精准施工。还有的领导,会带着写手一起上大屏、推稿子。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不要太幸福”,既有成就感,又能学到东西,再苦再累也值得。

第二种:先让写手自由发挥,然后再给意见、作指导。领导们工作都很忙,有时候忙不过来也静不下来,所用文稿的起草,需要先借助一下“外脑”,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这是很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写手理解领导的忙,领导也应体谅写手的苦——你可以让他们先提选题、拉提纲,提纲细一点也不过分,否掉提纲也很正常,但尽量不要还没给意见、定调子,就让写手先把“完整稿”拿出来,甚至在写手辛辛苦苦拿出稿子后,瞟上两眼就断然否定,否定之后还是不给写作思路、不提具体意见,让写手不得不一次次“重头再来”。要知道,写手写稿跟士兵作战差不多,也是“气可鼓不可泄”,最好能一鼓作气,避免“再而衰,三而竭”(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而且,写手是在为领导分忧,领导也应为写手解难,尊重写手的劳动,尽量避免和减少做低效功、无用功。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