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套路,也就不懂面试亮点

近来楼主对自己参加过的6次公考面试作了一些梳理,其中既有中央国家机关,也有省级、副省级、市级机关,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当然,成功与失败都是相对的概念,成者未必强,败者未必弱,成与败主要取决于对手和评价体系。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相信大部分的坛友都认同,在考场上要努力做到与众不同,只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套路,以及如何处理亮点与套路的关系。谈三点楼主具体答题上的思考。

一是在破题上做到自然而然

我感觉套路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一开始就戴上一顶大帽子,凡事都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这样一道题,你进单位刚满一年,忘我工作,成绩显著,但在年终民主评议时得分很低,你怎么办。我曾问过两个考生,其中一个的第一句话是“民主评议是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第一句话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两种开头我都感觉过于生硬,而且表述不专业。

我在答这题时是这样开头的:“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感觉特别失落,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没准儿我会在下班后把手机关机,一个人回家静一静。但是明天早晨太阳仍然会照常升起,又是崭新的一天。我总要振作起来,重新回到同事们中间去。因此我必须尽快弄明白努力工作但是没有得到同事们认可的原因。”我这样答虽然啰嗦了一点,但我感觉相对比较自然。

再比如这一题,公交车上农民工给一对母子让座,母亲嫌脏,不让小孩坐,你怎么看。参考书上给出的答案开头就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大量进城,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然后提出的几条对策都是提高公民素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样的大政策。

我在想,假如有一天局长跟我聊天,说他在公交车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问我怎么看,如果我跟他说这是由于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民工大量进城,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他会怎么想?他会感觉我水平很高吗?应该不会,他一定不想再跟我聊第二次了,他会感觉我何弃疗,药莫停。

这题我第一句话会这样说:“听完这则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为这位农民工兄弟的行为叫好点赞,为这位母亲的做法感到脸红。”然后下面分别谈农民工对在哪里,那位母亲错在哪里。

有时也可以欲言此物先言他物。比如有道题描述了富二代吃喝嫖赌为非作歹的现象,问怎么看,我是这样开头的:“听完这道题我不禁回想起了十几年前,我到外地旅游,看到路边的白墙上刷了这样一条标语,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那个时候我本身就是一个孩子,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再富不能富孩子。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一些,今天听完这个题目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金钱并不是越多越好。”

还有的时候可以虚拟场景。比如有道题说春节期间大家都在埋头抢微信红包,有人认为把传统的年味冲淡了,你怎么看。我开头是这样说的:“此时此刻仍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我终于教会了爷爷奶奶如何抢微信红包之后,两个老人脸上露出的孩子般的笑容,以及接下来几天他们乐此不疲地不断摇动手机的动作。我始终认为,微信红包不仅没有冲淡年味,反而给传统的春节增添了新的乐趣。”

如果心态足够放松还可以说点笑话。比如有道题说有些大学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入职不久就频繁跳槽,问怎么看。这种题目如果上来就说高考制度有问题,高校培养方式有问题,大学生眼高手低,心态有问题,还高分低能,我总觉得挺没劲的,考官也未必爱听。还有的参考书上把这题归为求职动机一类,说得联系自身,作出我将干一行爱一行的表态。我感觉考官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既然干一行爱一行你干吗从企业跳槽来考公务员?

我在模拟的时候是这样开头的:“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个笑话,说经理问小王,你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啊,小王说学的流体力学,经理说那你去给我倒杯水吧。这个笑话还衍生出了许多其他专业的版本,让人一笑而过之后,也反映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当下许多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空有一身武艺,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需要注意的是我把笑话中的领导改成了经理,同时在引述完笑话之后迅速改变语言风格,回归严谨务实的答题状态。

二是在叙述上做到突出重点

套路的另一个表现是面面俱到,比如组织一个活动,从事前到事中到事后都能有条不紊的表述出来,这既是套路的优势所在,也是使答题内容沦为流水账的症结。

以我个人机关工作经验看,一个好的汇报绝不需要大而全,而是要能在全局中突出重点,在重点中抓住关键。现在很多计划组织题在问题设置上就已经直接问重点是什么了,即便笼统得问你会如何组织,我认为也要把重点突出出来。

比如让你在机关组织一次关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培训,你将如何组织?辅导书上对培训活动的套路有好几种,大家可以自己去对照参考,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思路。我会先把套路中合理的部分都点到,用类似“在做好意见征求、方案制定、宣传发动、后勤保障等常规工作的同时”的句子,一笔带过。

接着谈“我还将根据此次培训活动的特点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住各部门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没有他们的支持配合,各部门工作人员很难保证培训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是抓住年轻人和老同志这两个关键群体,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老同志经验丰富,让他们两两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三是抓住培训老师这个关键带头人,邀请理论水平高、风趣幽默、善于课堂教学的专家为同志们解疑释惑,邀请兄弟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行家里手前来现场演示、现身说法;四是抓住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这种关键形式,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干边学边提高。”

其实这些所谓的关键放在任何培训活动中都适用,但这样拎出来可以体现出自己的归纳和思考,有别于一般的流水账。其他的宣传、会议、接待、调研等组织计划类题目,也都可以事先准备若干通用的“关键”,考场上根据具体题目稍加改造。

三是在内容上做到人有我优

以个性化取代套路化,绝不是人有我无,一概排斥套路中的所有成分,凡是大路货都不说,而是要做到人有我优,至少要做到套路中的合理成分在自己的个性化回答中都能有所体现。

比如前面提到的培训,辅导机构传授的套路是所有的培训结束之后都要组织一次考核。事实上机关里绝大多数培训结束之后就没有然后了,但万一省考的参考要点里面有这么一条“能在培训后及时组织考核验收”呢,而且如果其他考生都说了这一点,你却没说,有可能使个别考官感觉到你考虑问题不如其他人全面。所以我会用“及时组织实战模拟,在实践中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随时拾遗补缺、回炉再造”这样的表述把考核的意思表达出来。

同样,组织老同事长途旅游要购买保险,组织考察参观活动结束之后要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等等,这些都是辅导机构十数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苦思冥想出来的最新理论成果,一定要拿来为我所用。

即便像组织宣传活动中的拉横幅、贴海报这种最普通的宣传方式,也建议大家不要弃之如敝履。

还有“反思”这个词,已经被考生们说烂了,处理完突发状况之后反思,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也要反思,给人套路化特别严重的感觉。我给很多朋友建议在答题时能不出现这两个字就尽量不要出现。但不出现这个词并不是要砍掉反思这块内容。

我在前面举的一个例子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必须尽快弄明白努力工作但是没有得到同事们认可的原因。”其实这句话下面就是引出反思的内容的。或者应对完突发事件后用“这件事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让我明白了……”这样的话引出自己反思的内容。

套路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重视“总结提升”,这本是一种很先进的战术,只是说的人实在太多了,动辄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总结经验教训,由个别上升为一般。以我观察到的小样本数据看,半数以上的考生在答题时都会说出建立长效机制、组织成果展示这些词,我总觉得需要换一种说法。

比如前几天我在咱们论坛面试版看到一位前辈的帖子里面有这样一道题,残疾人在公共绿地上搭建简易棚卖早点,你作为街道办事人员如何处理?前辈答得非常好,下面有位热心的同学留言说在答题最后还可以加上一条“对辖区内的类似情况做个调查研究,形成实际情况统计和建议,报予领导,为相关决策作参考。”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我们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做到这样举一反三、推点及面,那真是人民之幸,国家之幸。但问题在于现在考场上喜欢说这些话的考生实在太多了,至少我问了面试班的几个同学,最后都说出了这一点。而且,实际工作中随意这样推点及面也是不妥当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假如领导让你去解决一处占道经营,那么你就迅速地去把事情摆平,回来之后跟领导报告一下任务已经完成就可以了,如果写出总结报告呈报领导就有邀功之嫌,如果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跟领导说占道经营可不止这一处啊哪儿哪儿也有啊这事儿是个普遍现象得通盘考虑从面上解决啊,这就超越了一个办事人员的职责范围,也会让领导骑虎难下,给领导出了难题。

所以我个人建议可以这样来作个总结提升:“自己与残疾人结对子,在业余时间对他们跟踪走访,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未来假如自己从事社会保障、就业、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时,将在政策范围内,尽量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倾斜。”我的思路基于两点,一是拓展的措施不影响正常工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二是侧重谈这件事给我个人的启发和改变,对我工作思路的影响。本帖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