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_共2页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战争从何而来?我们为何会胜利?”今天人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还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以其气势恢宏的画面,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影片用176分钟对那场惨烈战争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为观众提供一重视角进行深刻思考。

9月20日,《长津湖》作为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片在京举行全球首映,影片抢票预约超16000人,仅4秒电影票宣告售罄。许多影迷在近三小时的观影后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激动,表示《长津湖》打开了一个“让人精神上扬的通道”。影迷观影的空前热情,是对电影本身叙事传情能力的肯定。大众对电影上映的普遍期待,则更展现出人们对触摸真实历史的强烈渴望与强烈的共情能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一周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全社会呼唤“英雄可归矣”;9月3日,抗美援朝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上映,让观众感叹自己“眼中常含泪水”……每一个值得纪念与致敬的日子、每一种珍贵且深刻的历史记录方式,都频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注入力量。《长津湖》能“未映先火”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人们愿意在与银幕的无声对话中积极守护着珍贵历史记忆的“档案库”,构建着民族共同记忆的“博物馆”。

近年来,中国的战争题材电影屡屡收获关注与好评。无论是《八佰》所刻画的那栋遭到猛攻却依旧被坚守的大楼,还是《金刚川》所展现的那座不断被轰炸再重建的简易桥,都被观众深刻地记忆着。这些优秀影片都善于将宏阔的战争时代背景投射到一场看似渺小却十分关键的战役上,聚焦在战场的细节里、战士的情态中。某种程度上,镜头中展现的楼、桥与坚毅的战士形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创造奇迹的一种“精神符号”。

有人认为《1950他们正年轻》用纪录片形式“抢救记忆”,其拍摄和上映带有某种“抢救式”的意味。这类珍贵影片是“对民族国家集体记忆的一次重大和及时的扩容”,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代际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讲,《八佰》《金刚川》《长津湖》这类影片的崛起,则是在用镜头语言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长津湖》176分钟的持续讲述,对于电影制片方、对于每一位观影者都是一种挑战,这要求影片的情感输出与观众所能接纳的情感输入必须巧妙匹配,形成良好的交互。电影在内容与价值观上有所出,观众在情感与认识上有所得,这才是双方对过去历史、对现代演绎的真正尊重与致敬。

大众对《长津湖》的期待,已不只因为电影是一种兼具艺术与情感的表达方式,还因为我们越发认识到,一场电影、一个角色所能引领人们看到的,往往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数未名的铁血深情依旧潜藏在战争的历史尘埃中,亟待人们挖掘擦拭。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