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发展成就_共21页
党课讲稿: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发展成就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24年11月22日)
一、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发展主要成就概述
新中国是在极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亿元,再到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以每1至2年便突破一个十万亿元关口的速度发展,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
近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美国GDP占比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藏在美元的“非正常走势”中。2022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加息,将利率推至本世纪最高水平。2021年末到2024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超过10%,因此人民币在换算成美元后也会相应“缩水”,结果就是对美GDP占比下降。一言以蔽之,中国GDP对美占比下降背后,是美国经济数据的“虚胖”、“注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增长5.1倍,谷物、肉类、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
当今,我们建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连
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 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 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全球第一。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手机产量15.7亿台,集成电路产量为3514亿块。另外,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产销量更是接近千万辆。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逐步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多元供应体系,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1949年的0.2亿吨标准煤增至2023年的48.3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由0.3亿吨增至47.1亿吨,原油产量由12.0万吨增至2.1亿吨;天然气产量由0.1亿立方米增至2324亿立方米;发电量由43亿千瓦时增至9.5万亿千瓦时,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能源技术革命深入
推进,清洁能源较快发展,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占全球比重近四成,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1957年的3.1%提高至2023年的26.4%。
在交通运输方面,1949年,全国能够通车的铁路仅2.2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仅8.1万公里。202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6倍。2023年,我国公路里程达544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66倍。当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有力保障了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畅通,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逐步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为主
的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协同发展和优
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 2023年, 第一、 二、 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1%、 38.3%、 54.6%。从内部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旧思想、旧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我国的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现成模式可套。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一场大试验,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
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此引导企
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具体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
须遵循这条规律, 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 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
二、新中国成立75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民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如需源文档请登录您的会员账号进行下载!
声明:
1、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如您在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不妥之处,可发送邮件至“cloud20150618@qq.com”或者在右侧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进行处理。
2、如遇本站资源无法下载、无法查看,或者其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修复。